在北京我有一个交往十年的闺蜜组织名叫:女人帮。
这个闺蜜团大概有十几个人,大多数是活跃在北京文艺领域里的作家画家雕塑家电影人和服装设计师。其中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妇女主任首推画家喻红。
她1988年在中央美院毕业,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了她自己的艺术创作道路,她和刘小东是美院附中的同学,那时候各上各的课,谈恋爱之后,就一起玩,结婚之后也基本上各干各的,有时候聊一聊,交流一下。有了孩子之后,对她的影响比较大,不可能像以前一样疯玩了,要在家照顾孩子。所以有好几年很少创作,整个生活变了。她是一个基本上跟着生活走的人,生活变了,也不可能画以前的画,只能画自己现在的状态。到了小孩5岁上幼儿园之后,才重新开始画画。
那时候画了很多她的同学、朋友,画他们那个年龄时代青春的焦虑和处境。这样的作品画了大约有四五年,从1988年到1993年。这应该是最早的阶段。后来结婚生子后做的《目击成长》,这个主题是从1999年开始创作的,这个主题创作了三年,从1999年到2002年,做了几个比较大的巡回展览,引起了广泛关注。第三个阶段是开始有画我作品出现的《她》系列。这个系列她主要表现的是女性题材,画了很多不同身份的女性的处境。
我问过她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西方女性艺术与中国女性艺术的区别有哪些?
她认为可以肯定地说,中西方女性艺术是非常不一样。中国的女性艺术实质上是对女性处境的一种直接反映。
表面上看,女性与男性一样受教育,有工作权利,有选举权,同工同酬。但是,实际上,社会有很多潜规则,女性可以在上学阶段受到比较平等的待遇,但是,到了工作以后,女性受到的待遇要远远不如男性。
在中国,大部分人不认为女性有问题,因为在表面上都很好,确实没有问题。但是实际上,大部分女性不太认为这是一个问题,比如,女性对自己处境的问题意识还不够主动,或者强烈的愿望还不突出。
中国女性在生存处境上确实有很多问题,所以,她在作品中也会体现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如在《目击成长》里面就有包括女性的失业、下岗……问题的表现。
她也不是女权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