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娃快两岁了,在她还是个婴儿的时候我就买了很多儿童绘本,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伊娃根本不喜欢阅读。揣着这个晴天霹雳,顶着自己一直崇尚的尊重儿童天性发展的巨大压力,我只好慢慢地一点点地,将这个顽皮的丫头骗上一条读书的道路。
在伊娃还不会走路、只有十个月左右大的时候我给她买过一套英国画家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我妈妈》。小丫头倒是听得津津有味,有一阵子几乎成了睡前必修课。听我读到大野狼那一页小东西还会念念有声:打!打!我正在欣喜小家伙知道分辨善恶了,下一秒,一只小手就冲向了大野狼,可怜的大野狼瞬间头尾分家碎尸万段了。
伊娃十四个半月开始独立行走,步履稳健,很少摔倒,不错的平衡能力加上少见的好奇心,等于根本停不下来……她对于书本的唯一嗜好就是摧毁,摧毁,拾起来,继续摧毁。作为母亲,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容忍,等待。彼时身边已有很多孩子能够独立看完一整本绘本的例子,每每与别的母亲聊天也会露怯,有些人会婉转地夸伊娃活泼,言外之意是专注力不足,我也有过犹豫,但是我坚定地认为孩子个体有性格差异,引导比扭转更有效。
从伊娃十七个多月开始,我每天晚上哄她入睡的时候会给她讲故事。因为我发现那段时间她开始对大人说话很感兴趣,喜欢享受长串的句子从大人嘴巴里冒出来的感觉。小丫头定定地看着我,听着我给她讲白雪公主的故事。当然,每次都没有等到王子用真爱之吻将公主吻醒,她就睡着了。
也许是这样日积月累的灌输,伊娃开始对故事感兴趣。她会主动拿书到我的面前对我说,妈妈讲。我买过一本美国画家李欧·李奥尼的《小黑鱼》。伊娃曾经特别害怕。每次我拿起这书她总是说怕,怕。说实话我也觉得这本书的画风晦涩难辨,并不适合幼龄宝宝阅读,可是这丫头特别喜欢动物,在外婆家的鱼缸里见过很多鱼之后就开始对这本书特别感兴趣。缠着我讲给她听,边看边说,鱼,鱼。虽然她对书里描绘出的其他海底生物并不是很清楚,对于整本书营造出的孤独怪异的气氛也不能体会,但是她克服了最初的恐惧,她可以在一整页明暗不清的暗灰色调中准确地指出小黑鱼的方位,欣喜地跟着她的主角向前探险,这对于伊娃来说也是个进步啊。
伊娃现在还没有成为一个特别爱阅读的小孩,她依然爱笑爱跳,外向好动。但是她会主动拿出书本看,尤其是一套立体的《小宝宝翻翻书》,她已经可以准确地找出书里的折页下藏着的各种角色。她喜欢看日本画家岩村和朗的《十四只老鼠去春游》,对每一只老鼠都能准确指出:谁是戴帽子的老鼠啊谁是背着包包的老鼠啊谁是戴着眼镜的老鼠啊……可是到底是女孩子的缘故吧,书里描绘的森林,原野,花朵和蝴蝶更让她兴奋不已。见到蒲公英还会撅起嘴巴做出吹的样子,可爱极了。
伊娃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孩,虽然她还只有22个月大,但我会尊重她,把她当成独立的个体来交流。
早晨自己如厕的伊娃已经像模像样地捧着本时尚杂志对我说,妈妈看看,漂亮阿姨……这个嘛,先培养习惯,再管理内容吧。孩子,总是给你意想不到的结局。
十日谈
亲子共读之美
父母不可能代替孩子成长。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