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修复业内奉为圭臬的“修旧如旧”原则,在看到比利时人温守诺等民间力量修复的智珠寺后,让人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温守诺说,自己从小在老房子里长大,对古建筑有一种迷恋。他说:“‘修旧如旧’在中国可能概念被偷换了。在中国要修古建的时候,经常是把老的东西全拆了,按照原来的样子,用新的材料恢复,他们把这叫做‘修旧如旧’。但我们不这么认为。比如说希腊的神殿,破就破,不会按照过去神殿的样子再补整齐,我们也是这样的理念。”
请来专业团队,每一块砖瓦、每一根柱子都小心翼翼地加以呵护,“院子里的古建筑部分,60%的材料都是原来的。”温守诺说。
智珠寺从明清到六七十年代的信息都被保留,于是这里就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建筑历史小溪,古今混搭自成一格别有风味。檐廊下的一列红色喇嘛手握白色霓虹灯,蹲在院子里的黑黑小人围成了圈,温守诺他们院子整成了一部沉淀城市时光的书。“整体效果不错,但是又说不清是哪种具体的风格,院子里的东西年代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一位慕名而来的艺术评论家如是说。
智珠寺的“修旧如旧”秉承了欧洲修复古建筑的理念,不是为了还原某个时代的建筑原貌,而是让建筑如今的面貌能够继续保留给下一代。和我们所谓的“修旧如旧”看似相同,实则完全不同的理念值得我们好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