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青年时代的杨忠明向年龄相近的陆康、陆大同昆仲学书法绘画,还经常去陆澹安、郑逸梅、钱君匋、陈左高、叶露渊、魏绍昌、苏局仙等老前辈府上请教艺事,关起门来听他们畅谈旧上海的故事,感受他们身上的儒雅与睿智。日积月累,杨忠明也装了一肚皮旧上海轶闻趣事,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常在《新民晚报》等报刊撰写饶有情趣的文饭小品,将上海的前尘往事与风云际会,前辈文人的风范与市民阶层的智慧,有滋有味地表述、记录。《上海什锦》是杨忠明的新著,本版摘录其中三篇,以飨读者。
刘国斌心有闲情藏厚德
老刘有点忙,天南海北到处逛,公司开会三六九,玩漆弄瓷四五六,周日吴江美食尝……停!先问:“老刘忙”是谁?吾友刘国斌先生!因为一直很忙,人称“老刘忙”,与上海闲话中的“老流氓”谐音,有点恶搞的味道。但国斌兄很大气,眉毛一扬,昂首笑纳。国斌身高马大,气宇轩昂,举止儒雅,一表人才。他曾经长期在雀巢公司工作,现在是UTC行家的副总裁,无论在哪家企业,都有亮瞎眼的业绩做出来。所以沪上著名作家沈嘉禄先生曾在网上以打油诗点赞他,其中有一联:曾撷红豆(“红豆”此处为咖啡豆的代称)霸南国,又拖箱包称行家(“行家”也是公司名称)。
国斌兄几十年来走南闯北,但无论在哪里,总怀有一颗爱美之心,这个美,就是中华文明之美。他的业余爱好特别多,研究并收藏陶瓷、书画、紫砂、印章、漆艺等,还精于品茶、品酒。一年四季的美食他也不肯错过,春尝刀鱼秋啖蟹,冬吃羊肉夏糟虾,再来大碗奥灶面,外加一盆酱爆茄。
刘国斌热爱传统艺术其实是很早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拜蒋凤仪先生为师,专攻隶书,临汉碑和邓石如书法。蒋凤仪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协会名誉理事、半江诗社名誉社长,上海老城隍庙内“豫园商场”、“湖心亭”、“松云楼”、“丽云阁”等匾额均出其手,他还为《家》《海魂》《祥林嫂》《庐山恋》《开枪为他送行》等五十余部电影题写片名,为上海玉佛寺、龙华寺、宁波天童寺、镇江金山寺等处题字刻碑。
蒋老首次与国斌兄见面就拿了一册《邓石如隶书》嘱他回家好好临摹。他池临之余,又摹了一册“双钩本”。呈蒋先生一看,先生大喜,当即题了“邓石如隶书双钩本”的签条,让他妥善保存。三十多年过去了,这本保存在“厚德堂”中因不断摩挲而烂熟的“双钩本”,成了国斌宝贵的财富。
在蒋凤仪先生身边的那些日子里,刘国斌拜识了海上名宿孙大雨、苏局仙、朱孔阳、王退斋、唐錬百等老先生,听他们谈艺术,谈上海掌故,谈人生经验,获益匪浅。1984年,刘国斌的书法作品已经在沪上玉佛寺法物流通处展示,深受日本、东南亚以及台湾地区朋友的青睐,认购者无数。
近年来,刘国斌又师从沪上书法大家张森先生,使自己在书法理论和技法上更上一层楼。他跟沪上著名画家江宏先生也非常投缘,从恢翁那里学到不少鉴赏传统绘画的知识。上世纪八十年代,刘国斌通过其在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任职的父亲结识了沈胜利先生,从此融入古玩收藏圈。沈胜利,上海古玩界的老法师,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从事书画、竹、木、牙、铜、石、西洋钟表等专业鉴定,古玉和瓷器的鉴定水平在国内享有盛誉,刘国斌跟随沈胜利三十年来,出入文物商店、友谊商店、藏宝楼以及各大拍卖场所,鉴古无数,在漆器、瓷器、砚台等鉴赏收藏中,成绩斐然。今年,沈胜利与国斌兄一起编写的一本关于历代瓷片的书即将出版,朋友们都等着捧读啦。
听说“老刘忙”后来被“漆”粘住,越陷越深,到了不能自拔的境地,或问:什么漆这么厉害,能够把人粘住?是大漆!大漆是生漆熬制出来的,生漆是树脂原液,天然生漆是我国特产之一,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应用源远流长,史料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湖南马王堆考古发现许多汉代漆器,光彩照人。当你到江南、福州一带古镇旅游,有些老屋中残存一些民用漆器,朱漆提篮、黑漆茶叶罐、朱金木雕家具、黑漆螺钿镶嵌家具等包浆润泽,灼灼亮眼。
刘国斌说:十余年前,他被雀巢公司派驻福州开拓市场,遇到一位对历史与考古颇有研究的朋友,此人叫余闻荣,劝国斌不妨关注一下福州大漆艺术品收藏与行情。之后经余闻荣的引见,刘国斌结识了福州当代漆艺界的大腕唐明修先生。唐先生效法古人,大隐于市,在有“福州后花园”之称的北峰,盖了一幢房子,用最原始的材料布置了简单却天趣盎然的闽南园林,并命名为“漆园”。刘国斌步入唐明修隐居的大山深处,感受“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那种满目苍翠的宁静氛围,看到满屋子的古陶器、旧木器、旧漆器,眼前的一切定格仿佛在千年的时光一瞬间。特别是欣赏了唐明修创作的别具风格的大漆作品后,国斌被震撼了:原来中国古老的大漆艺术可以这样玩?
刘国斌取出带来的食物与酒茶,就拉着唐明修先生面对山石,盘坐在水塘边,月光下,树影里,俩人边喝边聊,话题是漆的艺术与人生感悟……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是唐明修的同学,2006年他很有眼光地创建了中国高校中第一个纯粹的漆艺专业,并请唐明修出山,担任漆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在唐明修动身告别福州之前,国斌兄敏锐地感到中国漆艺的价值一定会重新发现、重新评价,遂与朋友集资,在当代漆艺尚不为人们所知的情况下,大胆收藏了一大批漆画漆屏。现在这些漆画漆屏也成了厚德堂的亮点。有些漆艺家找到国斌,提出愿出数倍于前的价格将他收藏的漆画赎回来。国斌笑着说:“卖出的漆画嫁出的女,我会好好善待她的,让她的美丽获得更多的赏识,放心吧!”
为了推广中国的漆文化,近年来国斌还应邀在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思南公馆等地举办大漆艺术欣赏讲座,为大漆艺术的复兴和推广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UTC行家总部设在太湖边上的苏州市吴江区,刘国斌无意中觅到一件六角旧井栏,镌刻“厚德堂刘置,民国三十三年四月吉日”多字,大喜!遂把斋名起为“厚德堂”。刘国斌在那里也交了不少朋友,他们中多的是美食家,对吴越美食特别偏爱,国斌经常与一班趣味相投的吴江朋友深入七都、庙港等地寻访民间美食,把东太湖沿岸的酱蹄髈、香青菜、大头菜、塘鳢鱼等带回上海与友人们分享。在苏州名士叶放先生的引见下,刘国斌还常常出入各地的文人雅集,朋友小聚,品茶、挥毫、寻古、听戏、赏花,不亦乐乎!
(明日请读B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