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臭,是一种奇特的饮食习惯。臭腐乳、臭苋菜、臭冬瓜、臭毛豆,闻闻不敢恭维,吃吃却鲜香无比。
家乡人最喜的臭味是油炸臭豆腐干,简称油炸干。这是颇受市井百姓欢迎的一味小吃了,夏秋季节,午后黄昏,长街短巷的马路牙子上,摊主们早早地就支起一口大铁锅,锅下炉火熊熊,锅内热油沸沸。摊主不急不躁地将四四方方的灰白臭干扔进锅,稍事沉寂一阵后,锅内马上就“哧哧”作响,泛起朵朵小泡,像盛开了若干油亮小黄花,一片片方块或三角的臭干便在油锅内膨胀,添色,很快鼓突起来,馋得等待的食客眼里恨不能伸出钩子,先捞一只尝尝。但笑眯眯的摊主却不急,安慰着好这一口的饕餮客们,别慌,都有,炸得脆嘣嘣的才好吃哪!
油炸干的原料也就是豆腐干,都是在臭卤水里浸泡过的,浸泡成灰白色有淡淡的臭味就可以了。摊主们并不自己制作豆腐干,有作坊专门生产,上午去买上许多,回家浸泡在卤水里。不过配制卤水是有诀窍的,每个摊主都有独特配方,轻易不肯示人,但基本元素则是将苋菜梗切成寸段,加了盐,沤在黄釉瓦坛里,封上口,发酵半个月便有了浓烈的臭味,每日里舀些臭苋菜卤,兑上水,浸泡豆腐干就是。但兑上多少水,又有个“度”的问题,水一多,就不臭了,水太少,又臭得令人生厌,不过摊主们都有数的,而且几乎每一个食客都喜欢到固定的摊位上买自己喜欢的油炸干。有时候,人的味觉是很奇怪的,吃惯了这一家,再吃那一家,有了比较也就有了鉴别,吃多了,慢慢地就喜欢上了。这倒喜了摊主,边炸,边聊些家长里短,趣事轶闻,聊着聊着,看看火候差不多了,早已不耐烦的食客就在催了,也有好那炸得酥脆的,再熬一会就有。
摊主还要拿起长竹筷,将挤挤挨挨的金黄油炸干翻动两下,随即用笊篱从滚油中捞出,又搁在锅边的铁丝篮里沥干,倒在一只白搪瓷盘里,用长筷子“咔、咔、咔”在油炸干上快速戳两下,便于散热,稍稍晾几秒,便有打下手的给浇上辣椒酱、香菜末、青蒜花拌成的调料,赶紧装袋。早有那等急了眼的顾客一把抢过去了,要了长长的竹签,插上一只,迫不及待地塞嘴里,那滋味香得不得了哎,哪还有半点臭气。轻轻一嚼,松脆,咸香,微微有点辣,但辣得人胃口大好,又尝一块,里面的豆质绵软适中,齿颊留香,鲜美得很呢。没走多远,手中的一袋已尝去了大半。
若家里有小孩子,当家的便让摊主用小塑料袋装好调料,自己回家酌情拌上,孩子也馋这油炸干的,不用调料,干吃,照样吃得眉开眼笑。
本版选图: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