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这起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一边是企业利用农民工的弱势地位,制造一笔笔“糊涂账”;另一边,在法律证据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农民工,维权无门,只好剑走偏锋,从“跳楼”到“活埋”,再到上街搞“行为艺术”,非常规的讨薪方式不断翻新,以此引起社会关注和扶助。
记者辗转找到了“裸体讨薪”的主角、河南籍农民工韩文德。他表示,自己和13名老乡去年底参与深圳圳通公司的红岭大厦外墙翻新工程,今年8月完工后没拿到应得的工资,希望这样的方式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裸体讨薪”的三个人,按韩文德的说法,右边那个是他本人,其他两个是一起在工地打工的亲戚,其中扮演“黑心老板”的姓李。“裸体讨薪”后第二天,他们两人回河南老家去了。
此间农民工问题研究专家表示,“裸体讨薪”当事双方与其说是劳资欠薪纠纷,不如说是合同纠纷更确切。它反映了新形势下劳资纠纷的一种新趋势:农民工一方,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不强,往往轻信资方的口头约定。而懂法的企业一方,利用农民工不懂法律和弱势地位,一方面与农民工作种种口头约定,一方面在关键环节通过文字凭据,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韩文德们遇到纠纷,在讲究证据的法律面前,必定处于不利地位,只能“剑走偏锋”,以非常规手段,借助社会关注、舆论压力来增加自己的维权筹码。新华社记者 乌梦达 吴涛
(据新华社深圳12月1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