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1月11日,恰逢六只“1”碰头,喜煞一班青年男女和商家,登记结婚,浦东一家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赶制结婚证一直忙到凌晨三点,为的是让轧头班车的新人能早点领到证。
对于广大足球迷来说今朝夜里有一场生死攸关、凶多吉少的比赛,中国对阵伊拉克,若输掉比赛,也就脱得只剩一条平脚裤,与“十强赛”无缘。近年来,好像身边朋友、同事关心中国足球的呈直线下降趋势,大家提不起精神来,因为除了十年前冲进世界杯的短暂喜悦,接下来的成绩可以形容为灰头土脸、惨不忍睹。
想想自己的看球球龄有30多年了。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足球痴得无法形容。在父亲的带领下,父子三人骑自行车,兴致勃勃地赶到江湾体育场,因为国家队与上海队有一场热身赛(好像是参加亚运会之前),球场上近距离地看到了心中的偶像———亚洲第一边锋古广明的风采。真正开了眼界的是看国家队征战1982年世界杯亚大赛区外围赛,那颗心是随着国家队的战绩而跌宕起伏,3:0完胜科威特,见证了“铁门”李富胜,4:2反败为胜沙特,看到“四大金刚”林乐丰、陈金刚、左树声、迟尚斌的厉害,而对中场“调度员”容志行的精准细腻脚法,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当一切即将成为现实时,“市场经济”发挥了超级作用,沙特叔叔脚高脚低、暗送新西兰阿哥五只“金元宝”,硬生生地把苏永舜执教的国家队挡在了去意大利的大门外。胸闷啊!我起码有一个礼拜缓不过神来。因为阅历浅,勿懂经。
电视让我对外面的足球世界有了全面了解,如痴如醉地看完意大利世界杯,也记住了这些球星的名字。看世界杯也让我见识了世界许多著名产品的精彩纷呈的广告,印象中第一只广告是苹果牌牛仔裤,加上粤语的配音,味道甚足,至今回味。可以说一直关心、支持国家队,但接下来二十年的沧桑,让人不堪回首。
断断续续想了一整天,辰光过得真快,马上要到22点了。看,还是不看,犹豫再三,还是识相选择此时进浴室洗个热水澡,彻彻底底放松一下,因为白天已在为明年初的图书出版忙开了。果不然,钻进被窝,还未与太太说上两句,便“跌倒糊”困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去菜场买菜,顺路经过一个东方书报亭,朝报摊上叠好的各类报纸一瞄,头版大标题:0:1“六一”光棍节国足一球输光希望。触目扎心!转而又暗自窃喜自己的决定英明,否则,下半夜的觉肯定困勿好。
网上有最新采访米卢爷叔的报道,他幽了我们一默:我相信他们,2022年(世界杯在多哈举行)我想我能在多哈迎接他们,只要那时候我还活着的话。再过12年行吗?我想我们还是把希望寄托在世纪宝宝的身上吧,让他们从小对足球产生兴趣,把他们吸引到这项极富活力的运动上来。通过一代又一代世纪宝宝的培养,中国足球的将来一定会灿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