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4:新民环球年终特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与日本
关系虽改善 变数仍存在
  问:如何评价今年中日关系?

  吴寄南(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用“大地微微暖气吹”来形容2011年的中日关系应该说是很贴切的。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终于走出了去年9月钓鱼岛撞船风波的阴影,出现了喜人的改善势头。

  中日关系趋向改善的契机是日本的“3·11”特大震灾。在这场空前的复合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不计前嫌,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赢得了日本国民的好感。中国胡锦涛主席特意到日本驻华使馆悼念罹难者,在中日外交史上堪称破天荒第一遭。温家宝总理在5月中日韩首脑会议期间,专程前往日本地震灾区,在满目疮痍的废墟前献花哀悼,在避难所席地而坐与灾民聊家常道慰问,显示了中国领导人一贯的亲民形象。

  在全球经济普遍陷入不景气时,中日经贸往来堪称一枝独秀,连创新高。2011年1至9月,两国双边贸易额达2535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超过3000亿美元。1至10月,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总额达57.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猛增65.5%。中国作为日本最大经贸伙伴的地位已难以撼动,前往日本的中国游客在震灾后一度趋减,但7月以后又呈井喷现象。

  中日间一度陷于停顿的军事交流也再度活跃起来。10月19日至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校级军官团访问日本,日本海上自卫队“雾雨”号驱逐舰也于12月21日至25日访问中国海军北海舰队司令部所在的青岛,并与中国舰艇进行了联合通信演习,谱写了两军加深理解与合作的新篇章。

  12月25日至2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应邀访问北京,先后与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和温家宝总理进行了会谈。这是野田就任首相后首次访华,也是一次富有成果的高峰会晤,双方就建立海上安全机制、加强金融领域合作、进一步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等达成了一系列共识。正如有些观察家指出的,中日领导人的这次深度磋商既是2011年中日关系改善的收官之行,也是2012年中日关系的开局之举。

  王少普(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趋势更加明显,美国表示今后10年外交方略的最重要使命之一是把在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大幅增长的投入锁定于亚太地区,亚太地区新的战略博弈正在展开。在此背景下,中日关系进入新的阶段,矛盾与合作都有所发展。

  今年中国对日本3月大地震的救助,再次表现出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双方能不顾嫌隙相互扶持。这种雪中送炭之举,折射出蕴藏在两国民众心间的情谊。

  经济上相互依存关系的加深,更是今年两国合作的亮点。从日本方面看,其制造业面临日元升值、地震后的电力问题、高额法人税、严格削减温室气体目标、劳动成本上升等多重困难,出口与海外直接投资对日本显得更为重要。今年5月,日本政府确定了灾后重建的“政策推进指针”,其中包括海外市场开拓战略、强化与其他国家(地区)间经济合作战略等。

  而中国正在实施“调结构,扩内需”方针,对科学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引进有了新的需求,两国经济上的互补性在新的高度上有所加强。今年2月中国实际利用日资的累计完成额为7.926亿美元,4月即增加到23.631亿美元。

  野田佳彦首相访华时,两国在金融合作方面达成了重要协议。在美元动荡不已的情况下,两国金融合作的发展对稳定两国乃至地区金融环境都具有重要作用,反映了中日经济依存关系的深化。

  这种深化还表现在共同推进地区多边经济合作上。今年5月22日,中日韩三国峰会决定,将在年内完成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FTA)谈判的官、产、学联合研究,争取明年启动谈判,努力在年内完成三国投资协定谈判。野田在出任首相后的初次施政方针演说中,即表示要尽早开始日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早期谈判。在他访华时,中日领导人在这方面达成了进一步共识。

  问:中日关系中是否还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变数?

  吴寄南:由于中日关系中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解决,中日关系在回暖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变数。

  一是日本经济受全球衰退拖累,加上“3·11”震灾后遗症,野田内阁目前执政重点在内政而非外交,在对华关系上不可能投入太多。二是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国,在外交与安全保障上总是唯美是从。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加大对华防范力度,势将影响日本改善对华关系的步伐。三是日本国民中对华亲近感下降的趋势虽然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由于中日两国间既有历史恩怨,又有现实利益对立,加上日本媒体长期对华负面报道的发酵效应,日本民众要彻底摆脱恐华、厌华情绪尚需时日。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能不能让这一年成为中日关系“重启”的契机,恐怕双方都要作出进一步努力。

  王少普:矛盾主要表现在,随着中国国力增长,日本部分政治势力日益将中国视为威胁,认为“由于中国在地区水域活动的加强及迅速的军事扩张”等原因,围绕日本的“国家安全环境越来越不明朗”。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鸠山之后的两届民主党内阁都努力修复日美同盟,积极呼应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有所针对的“价值观外交”也日趋活跃,今年特别明显表现在插手南海问题以及关于加入TPP(跨太平洋伙伴)的战略考虑上。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会忽视与中国的合作,连被视为亲美派的前原诚司也认为,“中国是日本的邻国,这一位置无法改变,两国必须友好共处”,“日中两国在经济上已经确立相互依存关系,构筑共存共荣关系对两国都有利”,道出了日本坚持对华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原因。

  中日关系在矛盾与合作中告别了2011年,在新的一年两国将迎来外交关系正常化40周年。以积极的态度控制与化解矛盾,以务实的立场扩大利益汇合点,促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应是中日双方明年面临的重要任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专版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早间点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法治视窗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财经特刊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股市分析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年终特刊
   第A36版:新民环球年终特刊
   第A38版:新民环球年终特刊
   第A40版:广告
   第A41版:年终特刊
   第A42版:年终特刊
   第A44版:广告
   第A45版:广告
   第A46版:广告
   第A47版:广告
   第A48版: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家装之窗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9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新智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生活
   第B26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7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8版:E生活/掌上天地
中国周边关系
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乱”与“稳”之间的博弈
关系虽改善 变数仍存在
半岛局势稳 六方会谈难
合作有亮点 争端蒙阴影
未来要发展南海须稳定
交流很直接 经贸能互补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年终特刊A34关系虽改善 变数仍存在 2011-12-30 2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