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2293人参与),81.7%的受访者感叹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现在就要一代”。受访者中,80后占40.9%,70后占36.4%,60后占12.3%。
现状
在向孩子承诺“下次期末考试平均85分就给买iPad”之后,杭州市某私企职员李忠雅发现,在年仅12岁的孩子眼睛里,竟没有太多的兴奋。李忠雅还记得,在自己上小学三年级时,曾请求父亲给他买一把口琴,父亲当时的承诺是“考上重点中学就买”,为此,他高兴了好一阵儿。随后,李忠雅用3年的努力,让父亲最终兑现了承诺。李忠雅至今依然珍藏着这份在他看来弥足珍贵的“奖励”。
“这是很多现在这一代年轻人无法体会的幸福。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满足感却越来越低。”李忠雅觉得,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感受不到甚至已经没有心情去体味“来日方长”、“有付出才有收获”的快乐。
“一次次的溺爱,最终会换来什么?作为家长,我开始有些担心了。但身边不少为人父、为人母的朋友,都陷在这种‘习惯’的怪圈中。”李忠雅说。
原因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现在就要一代”?调查中,64.8%的受访者觉得原因是,很多年轻人不够独立;59.1%的人认为是家长溺爱。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柳肃教授认为,“现在就要”是青少年的一般心理,但如今不少年轻人依仗父母溺爱,想什么就要什么,逞一时之快,最后形成习惯,那就很麻烦了。因为不顾一切满足孩子各种需求的家长,有可能让孩子逐渐丧失创造价值、造福社会的本事和激情,这是在剥夺孩子靠自己闯天下、挣幸福的能力和机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副校长程凤春指出,“现在就要一代”带来的问题确实值得关注,但这不能全怪在家长和孩子身上。
程凤春发现,如今社会贫富差距较大,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受不了和别人悬殊的对比。家长出于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考虑,尽全力去满足孩子的需求,使孩子在物质条件方面能与条件较好的孩子保持在同一平台上。很多人过分重视面子,如果自己不能给予孩子很好的条件,就不算是合格的父母。于是,“现在就要一代”越来越多。
警示
96.1%的人认为“现在就要一代”越来越多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现在就要一代’助推了房价上涨!”重庆市某房地产公司职员、“海归”硕士晋鑫告诉记者,在国外,销售人员看到年轻人来看房,通常都不太搭理。但在中国,购房主力是年轻人。他经常看到父母陪着刚毕业的子女看房。一旦觉得房子不错,父母们就会说“买吧买吧,首付有我们呢”。“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年轻人甚至认为,一毕业没立即拥有住房,是件很失败的事情。”晋鑫说。
晋鑫认为,如果一个人“现在就要”的念头总是被满足,会变得自私和贪婪,“现在有很多人,总希望尽快获得一切美满事物,但这又谈何容易。于是,他们对周遭的一切都感到不满,满腹抱怨。这是非常可悲的。”
“‘现在就要’现象的出现不仅危害个人,而且危害社会。”柳肃认为,这一习惯会让时下的父母为社会供养出不够自立的下一代。我们的社会有必要向家长和孩子普及这样的教育理念:花自己挣来的钱才真正光荣体面。
中国青年报 (肖舒楠 张维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