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日的蝉》是日本一部受欢迎的小说,女作家角田光代独辟蹊径,描述一种特别的母爱:希和子爱上有妇之夫秋山,怀了孕,在秋山的哄骗下堕胎,却再也无法生育。相反,秋山和妻子卿卿我我,也有了孩子。希和子在一个雨夜,潜入秋山家,原来带着仇恨,却不料孩子的模样和笑容,触动了她的心,让她作出了一个决定:劫走孩子,永不分离。从此,逃亡和抚养,成了她生活的两大主题,最后,在一个小岛上被捕。
一个拐骗犯劫走情人的婴孩,抚养她,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感情。这个题材有意思,一方面是犯罪,一方面是爱,两者是如何联系起来的?没有血缘关系的母爱,或者说,带着罪感的母爱,又是如何生发出强大的力量,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感动、被融化?根据小说改编的六集电视剧,还有149分钟的电影,更在视觉上引爆了催泪弹,还有什么比母爱更伟大,即使是这种“特别”的母爱?
电视剧和电影《第八日的蝉》,在日本都分别获过奖,它们各有特点。电视剧以希和子在狱中写给孩子小熏的信为切入点,用旁白,按时间顺序,完整讲述事件的过程,尽管信最后被希和子烧了,并未到达小熏的手中,但用这样的一种叙述方式,不仅连接了情节,更渲染了情感,显得亲近、贴切、温婉、哀怨……这是电视剧的优势。而电影,以小熏长大以后为主导,通过画面切换,将现在和过去融为一体,在烛照事件的过程中,在情感流泻处,加进一点冷峻的成分:现在如何做?未来如何走?这是对的,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关注的不就是当下,以及和当下紧密相连的未来吗?
看电视剧,时常要沉陷在浓烈的“特别母爱”里,在“天使之家”,希和子看着孩子会坐、会站、会走;在美丽的小豆岛,和孩子一起闻海风、听蝉鸣、看日出;孩子有病,着急;孩子失踪,焦虑……五年的风雨,就是一个母亲陪伴女儿的悲喜岁月,就是和普通的家庭、普通的母女一样所走过的路,所留下的足迹……但,这所有的一切,有一个犯罪的前提;这所有的指向,最终通往一个不完美的结局。悲剧就在这里产生。
看电影,就是跟随小熏的脚步,走回到过去,重现时间,唤醒记忆。在小熏的意识里,希和子是一切悲伤的源头,是一个女魔头:童年被劫,破坏了原本平静的家;自己的未婚先孕,宿命里对应着希和子的遭遇。确实,小熏生命的头几年,是她记忆模糊的时光,但在她的潜意识里,冬眠的希和子,将被唤醒;温暖的母爱,将像海水,包裹着她的心。走访残垣断壁的“天使之家”,踏访景色秀丽的小豆岛,记忆一点点复苏,细节一点点清晰,和希和子强行分别的场景又突然浮现,希和子被抓时最后的话语,是那样震撼心灵:“请等一下,孩子还未吃饭呀。”小熏的眼泪顷刻涌了出来。这是柔软,这是欣喜,这是愧疚,这是醒悟,这是发现:母爱,是永远,是永恒!
据说藏于土中多年的蝉,一旦来到地面上,只能活七天,对于多活一天即第八天的蝉,有人说是孤单、悲伤的,但电影电视告诉我们,第八天的蝉更幸福,它可以看到其他蝉看不到的美丽景色、美好事物。电视剧里,希和子和小熏最后相遇没有相认,这就够了,她们就是第八天的蝉,鸣叫在生命的天空里,看够了风景,绝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