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编排贴近现实
上海观众对《波希米亚人》并不陌生,上海歌剧院曾以《艺术家的生涯》之名,公演过这部普契尼经典名剧;前年,首演该剧的意大利都灵歌剧院,也来沪以《波希米亚人》祝贺世博。然而,以歌剧为主要内容的萨尔茨堡艺术节,举办92届以来居然从未上演过该剧。所以,这次艺术节邀请了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合唱团压阵,组成了安娜·奈瑞贝科扮演咪咪、彼得·亚雷饰演鲁道夫以及一批炙手可热的中青年歌唱家参与的主演阵容。演员们身穿当代人的服装:夹克衫、牛仔裤;舞美道具也紧贴当代生活,打手机、喝可乐、拍录像等细节,洋溢着让观众会心一笑的生活气息。用舞美师保罗·方丁的话来说:“我们不能改变音乐和咏叹调,但是,可以让灯光、道具、装置给观众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特色舞美上海制作
超大尺寸的窗户、阳台和大门撑满了舞台,一群年轻人来到巴黎欲圆艺术之梦,身处超大比例的房间,他们显得十分渺小,但唱出了“为艺术,为爱情”的心声。具有强烈视觉感的房屋装置,由上海歌剧院舞美工场制作后运到萨尔茨堡,保罗·方丁又添加了多媒体内容,让巨大的窗户会映现雨水漉漉、雪花飞扬。保罗·方丁说:“尽管这些年轻人的追求与别人不同,但是,舞美营造的环境氛围始终在告诉大家,他们的内心其实与普通人一样,只是过于理想,所以,也为他们必然遭受挫折埋下了伏笔。”第二幕,巴黎地图成了舞台的地板和背景,拉丁社区各色人等与主角欢度圣诞的气氛,散发着尽情释放的情感热度。保罗·方丁说:“他们走进巴黎后,巴黎又走进了他们心。与环境的融合,必然促使这批艺术青年回到现实之中。”
十月来沪连演三场
果然,相爱着的鲁道夫与咪咪,在忧郁的黑白色光构造的马路边,产生了情感冲突。这群年轻人,除了要追求艺术与爱情,还必须直面生活,他们甚至想逃出城市。场景回到第一幕的舞台上,房东要驱赶交不出房租的艺术青年,潮湿的窗户有一种压抑的气息,志向高远的鲁道夫等人甚至无法救助患病的咪咪。无奈的现实,被咪咪临死前的幽怨又笼罩上了阴郁的色彩和催人泪下的感动,更促使他们从美丽浪漫的艺术之梦中惊醒。
这部闪现着当代生活细节的歌剧,用浓烈的生活气息,让观众感到亲切和生动。据上海大剧院院长张哲介绍,该剧在萨尔茨堡艺术节举行7场首轮演出后,舞美道具将运回上海;下月,上海歌剧院将倾全院之力投入排练,萨尔茨堡艺术节也将组成主演和导演、指挥阵容,来沪参与制作。10月18日起,这部现代版《波希米亚人》将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大戏,在上海大剧院连演三场。
资深记者杨建国(本报萨尔茨堡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