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注定是用来听别人说话的。很多人小时候,曾因不听话而被揪过耳朵。
听到好话,别忙着光顾高兴。人与人的交往处在各种不同的现实关系之中,你得仔细考虑。这或许证明你确有某些长处,或帮助过别人,也或许是别人有求于你或怕你。有些是真心赞美感谢之词,有些是客套话,也有些是过誉之词,乃至是一些奉承拍马的话。《战国策》中有一则“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剖析了这个道理。齐相邹忌是个美男子,拿自己跟当时齐国的另一位美男子徐公相比,问妻子、小妾和来访的客人哪个更漂亮些,三个人都说当然是齐相您呐。第二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熟视良久,发觉自己远不如对方,悟出妻子说自己漂亮是因为有私心,小妾说自己漂亮是因为怕自己,客人说自己漂亮是因为有求于自己。于是,他把这个道理说给齐威王听,劝他虚心纳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用于治理朝政,收到良好效果。
听到批评意见,则不要轻易动怒,反唇相讥,急于辩解,或郁积于心,这只能说明你的修养还欠火候。既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和进步,也会把原本还可以的人际关系弄得紧张起来。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只要不是恶意攻击,有益而无害。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薄于责人、严于律己,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谁都懂,但真正能做到又谈何容易。
人天生都喜欢听好话,而厌恶批评意见。但社会生活本身是辩证的,总会存在不同的声音。人有两只耳朵,功能之一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其次是对一些闲言碎语流言蜚语完全可以采用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的方法。不要事事都想着弄明白,打听谁在背后说你坏话,这样不仅会活得很累,而且只会增加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