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备元喜欢吃油豆腐粉丝汤在我们中学同学圈里是出了名的,除了外出到小吃店去解馋,每个星期天也不忘在家里鼓捣一番,他的爱人调侃说,人家是某某歌星影星的粉丝,阿拉备元是油豆腐线粉汤的“粉丝”。
俗话说,知夫莫如妻。这不,备元这个周末到我家来叙旧,说着说着,又说到了油豆腐粉丝汤。他说,老同学啊,你还记得不记得位于溧阳路浙兴里旁弄堂口的油豆腐粉丝汤啊。
怎么会忘记。当时我住在虹口区的瑞康里弄堂,从家里去浙兴里旁弄堂口吃油豆腐粉丝汤,只要哼一支小曲穿过海伦路就到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家线粉汤摊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因为市口好,弄堂外就是14路、55路、47路站头,附近益民食品厂等单位早班下班的工人,就读同济、复旦、新沪、复兴的大中学生和附近的居民是这里常客。每到下午3点多,总见大桶里的用鸭子和猪骨熬出来的高汤,哗哗地倒入炉上的长桶锅,锅口一隔三栏,分别倾入油豆腐、鸡血块和大肠等,因为食材都是草鸭和土猪为主,汤汁浓香异常,随风飘来是一阵阵抵挡不住的诱惑。加上油豆腐滋润入味,粉丝柔滑有劲道,口感好极。喝线粉汤的场景可用人挨人来形容。有些性急的食客,干脆就捧着碗无所顾忌地喝将起来。我记得当年一般家庭拥有一台红灯牌收音机已经是蛮不错了,大概是线粉汤生意太好了,摊位的木板上竟立着一架弹眼落睛的“四喇叭”播放着立体声音乐,既饱耳福又饱口福,在当时属于绝对有腔调的!
我和备元在那摊位喝过几次,老板娘是位操苏北口音笑容可掬的胖大嫂,碰到熟客,还会享受她的额外优惠,冷不丁地会在你的油豆腐细粉里加上几块大肠,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实惠”两字。至于拎着钢精锅的居民,似乎更加优待,不仅汤宽,而且“料”也明显地比摊位上的多出好多。常听老食客称胖大嫂口碑不错,认为她“拎得清”是做“生意”的料!
虽然我没有老同学备元“粉丝”的级别,但对油豆腐粉丝汤这味小吃很有感情的。虽然到过一些所谓名店尝过油豆腐粉丝汤,但不知何故,总觉得那汤料、那油豆腐和粉丝总比溧阳路弄堂口的要差上“一口气”,至于原因,只能自嘲为“情结”吧。油豆腐粉丝汤是上海人喜欢的平民小吃,可谓是价廉物美。让人怅然的是,随着市政建设的推进,四平路的拓宽,当时溧阳路“一景”的油豆腐粉丝汤摊位早已销声匿迹。有一点我相信,在车来人往的四平路,肯定有不少行者当年在这里留下美好而温馨的记忆。想来那位操着苏北口音一脸笑意至今已年近八旬的胖大嫂,身体可好,生活可好,家庭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