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读壶记之二十七
~~~——读壶记之二十七
~~~——读壶记之二十七
~~~——读壶记之二十七
~~~——读壶记之二十七
~~~——读壶记之二十七
~~~——读壶记之二十七
     
2012年08月3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声浩叹
——读壶记之二十七
徐风
  徐风

  冯桂林只活了39岁。他的壶却快满100岁了。

  一个早夭的艺人,留下的资料实在太少。然而,江湖上有关冯桂林的记述评价极高,大多称他为“民国时期紫砂艺人的杰出代表”。

  见过冯桂林的人都说他长得清秀而标致。他身材高挑,能说会道,但决不油嘴滑舌,为人处世极有信用。这样的人,做什么事都会成功。他当艺徒时,作业每每远胜同窗,还没有满师,名声已然鹊起。当时的大窑户纷纷聘他制坯,这很不容易;按照规矩,一般的艺人总是有求于窑户,所谓店大欺客。只有名师级的艺人,才能得到窑户的青睐。当时有三家实力雄厚的陶器公司,分别是汪裕泰、利永、吴德盛等,冯桂林居然同时收到了他们的聘书。其中,实力最强的汪裕泰公司,总店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均有经营茶叶、茶壶的分店。汪裕泰很看重冯桂林,专请他到杭州西湖边的别墅里制壶。为了置几把茶壶,就把艺人请到自己家中,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有些匪夷所思。但旧时的人就是这样的,他们有时间、有耐心、也体现一种实力,能把自己中意的艺人工匠请到家中,根据自己的需求,让他们全心全意为自己服务。冯桂林在风景如画的西湖边起早贪黑地为汪裕泰制壶,所作仿古壶样,诸如佛手壶、柿子壶、线圆壶等,皆能俗中出新。西湖到底有什么绝佳的景色,他不知道。但他看到了汪裕泰家里有许多稀世珍宝级的古玩,还有祖宗级的老壶。冯桂林是个明白人,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还没有一件真正称得上是“作品”的东西,所谓的壶艺,还只是临摹古人而已。在汪家几年,他内心得到一种修炼,所制茶壶,一律不打自己印章,按照游戏规则,统统打上“汪记”,或胡乱起个别号“卷翁”之类。

  冯桂林的发力当在“以竹入壶”的系列作品上。这是一个民间艺人难能可贵的创作意识的觉醒。有了西湖边的诸多积淀,冯桂林气质里就漾出一种江南士风式的清雅。宜兴自古乃文化之邑,南部丘陵山区,峦岭多竹,满山遍野摇曳多姿。古人虽亦以竹入壶,但在神韵、元气与致用的结合方面,尚无太多经典作品。文人喜竹,常常借竹抒怀,以竹咏志。冯桂林的可贵之处,是把紫砂泥可塑性强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正所谓仿得竹韵,觅得竹魂;将修篁美竹的君子气质演绎得惟妙惟肖。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脉恰巧暗合。不知不觉,冯桂林对紫砂作了一大贡献。所以,“竹壶”系列一经问世,便受到江南士大夫阶层的追捧。

  《四方竹段壶具》是冯桂林竹壶系列之代表作品。一壶,四杯;壶身为方中寓圆的半截竹筒,壶把在竹段中自然出枝,左右两边竹节间分合有致,附生之细小竹枝新叶,体现着对称的和美,四方形壶盖之上,以一小竹节作为壶钮,仿佛天生;四周装饰回旋式竹叶,借鉴了苏州园林的疏朗之美,体现着江南士人的恬淡与通透。茶具配有四个小杯,每个小杯上所饰竹叶姿态迥异,或瘦或腴、或娇或媚,寓示四季之态,令人宝爱不已。

  最能体现冯桂林功力的作品还有“梅段壶”,那是猎猎风吼中的铁骨虬枝,气势磅礴的大写意中,细部工笔毫发毕肖。历经风霜的傲干,如金戈横空,扭曲中尽现孤高,疤疙累累,沉疴以显峻节。枯枝新苞,骨朵欲绽;冯桂林的风骨性情,倾力投入于壶体的每一个细节,所见刻画,皆非常细腻传神,这样的佳构妙作,几可倾倒绝代壶客、古士今贤。

  冯桂林的传世名作还有“福寿蟠桃壶”、“龙头玉环壶”、“五竹壶”、“大传炉壶”等。同道与后人之所以说他“杰出”,是因为他在紫砂象形塑器的创作上独辟蹊径,在有限的年华里,创造了100多件风格迥异、对后人影响极大的经典作品。民国连年战乱,冯桂林心静如水,且安于清苦,以专心制壶为乐。

  他不但精于壶艺,还擅作观音佛像、金钱蛤蟆等雕塑。他是不是知道自己命短寿夭,在生命的蜡烛燃尽之前,把别人100岁还不一定做完的作品,抢先完成?

  像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冯桂林在烧红了半边长夜后突然如流星般消逝。39岁,黄金一样的年龄,像芦苇,突然就被折断;像一个苍凉的手势,迅即垂落;像一声深重的浩叹,在空中划过尖锐的声线,突然全无踪影。

  翻遍史料,无从得知他何故早殁?他处世周全,应该没有冤家;他常年勤作,身体该无大碍;他倾心壶艺,从无桃色绯闻;到底是什么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今天的人,没有一个能说得清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彩票看点
   第A20版:地产新闻
   第A21版:地产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家居装潢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1版:好吃/美食大观
   第B12版:好吃/海上寻味
   第B13版:人气美食
   第B14版:酒旗茶垆
   第B15版:美食地图
   第B16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17版:生活之友
   第B18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19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0版:生活之友/时尚乐活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
   第B24版:新民楼市
   第B25版:新民楼市
   第B26版: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
   第B28版:新民楼市
小径
一声浩叹
初秋赏苇微山湖
富华的二十年海外丹青路
园圃秋色
川游散记
难忘当年“的哥”送我到报社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一声浩叹 2012-08-30 2 2012年08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