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陈忠实大名鼎鼎:长篇《白鹿原》获评茅盾文学奖,还被译成5种文字,其中法文版一次月售3000册,而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同名电影也将于本月献演。陈忠实今天的成功,饮水思源,不能忘记当年的伯乐——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何启治的“催化”给力。
39年前一个隆冬的下午,去西安组稿的何启治,仅凭着他读过陈忠实发表在《陕西文艺》上一个短篇小说的印象,在街转角处冒寒专候当时这位悄没声息的农民型业余作者。寒暄之后,没有任何委婉试探,何启治一张口就言之凿凿地约他写一个长篇,还关门落闩地强调:“你一定要写长篇,写出来一定要给我发!”
陈忠实听到“被要求”开垦如此广大的“处女地”,着实吃惊不小。面对来者的满腔热诚与恳切,容不得推辞,他只得勉为其难地开出先决条件:“交稿时间吃不准。”谁知,何启治当即敲定:“不急,我可以慢慢等。”谁知老何一等就是漫长的19年,以一代人的时间,发掘、催生了这部慢工细活的煌煌之作。
如果说名不见经传、连中篇也未写过,却一步登天地“接招”长篇邀约的陈忠实勇气可嘉,那么,一锤定音的何启治的“伯乐素养”也令人钦敬。他不仅具有过人的穿透性眼光,更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耐心。此番情景,直令人追忆楚国识宝护宝的石匠卞和及西汉月下追英才的丞相萧何来。
如今,创新的时代急切地呼唤人才,而以发现推荐人才为专业的猎头公司已成一大行业,慧眼的伯乐们正可以一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