氽江浮尸是沪语(或吴方言),从字面看,意思很清楚:漂浮在水面上的尸体。早先,大年初一,我第一次自己煮糯米圆子的时候,母亲问我:“会煮吗?”“会,只要它们像氽江浮尸一样漂上来了,基本上就熟了。”我自信地回答。于是母亲便责怪说:“新年新岁别说这种不吉利的话。”煮汤圆的道理和煮饺子基本上是一样的,饺子生的时候密度比水大,所以都沉在锅底,煮了一会后,馅儿和皮子吸足了热水,开始膨胀,体积变大,馅儿里的空气也不断膨胀,当饺子的密度终于变得小于水的密度的时候,于是纷纷浮到水面。
平时,人们戏称那些在游泳池里不游泳却妨碍别人或刚学会游泳的人为“氽江浮尸”。用氽江浮尸作比喻要小心,许多人不爱听这一词儿。
“氽江浮尸现象”比较复杂,因素也是各方面的。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掉入水里淹死了,尸体不会立即沉入水中,身上穿的衣服越多,开始下沉越晚,因为衣服里有气泡,能让尸体在水上稍稍漂一会。接着尸体便下沉,直至水底。紧接着尸体便开始腐烂,在腐烂的同时产生许多腐烂气体,使尸体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最后让尸体重新浮上水面。产生的浮力之大,有时甚至能使一个捆上重石的被谋害者的身体浮上来。这一过程在夏天不是很深的水域里进行得较快。而在水深天冷的情况下,腐烂现象发生得较晚,过程也较慢。
如果水域的深度很大,比如位于德国、瑞士和奥地利之间的博登湖,最深的地方有254米,在那个地方沉下去的尸体通常不再浮到水面上来。一则湖水深处温度低,细菌少,也就不会发生腐烂和腐烂气体;二则,水底有厚厚的沉积层将尸体固定在水底了。俄罗斯境内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具有自净化功能,湖中生活着一种小虾,它们能消灭所有的有机质,只需7天时间,一具尸体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般情况下,人淹死后,尸体马上就开始腐烂,专家能看出尸体上的变化。尸体是否会浮到水面上,受许多条件影响,比如有时候水底有水流,尸体就有可能被阻在水底。对浮尸外观的检查以及根据外观作出推断在法医学中很重要,倘若发现尸体的肺里有空气,那就应该怀疑一下,死者是否有可能生前是死在陆地上、然后被扔进水里的。
每年夏天,总有一些不听劝告不相信警示的人(不乏中小学生)在一些存在危险的江河溪流里游水嬉戏,从而酿成“氽江浮尸”的悲剧。希望大家都能“拒绝氽江浮尸”——不在非正式游泳场所游泳;有人溺水,有能力者一定要见死相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