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开始我们就挺关注‘3·15’了。”广州某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说,“2011年,央视‘3·15’晚会对双汇瘦肉精的报道震动了资本市场。”
买方有需求,卖方来帮忙。券商研究机构的研究员也在四处打听“3·15”媒体可能曝光的行业,并提供给基金经理等买方投研人员。
事实上,各方的打听已经有了一些结果,并已反映到了市场中。
两年前,央视“3·15”晚会曝出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后,双汇发展股价在2011年3月15日跌停,使得买入双汇发展的56只基金当日浮亏接近20亿元。此后双汇发展停牌,但当4月19日复牌后,双汇发展又有两个跌停。
基金的损失不止表现在净值上。在双汇发展停牌阶段,重仓该股的基金纷纷被赎回。
此后,因媒体曝光质量问题引发机构踩地雷的案例愈演愈烈。仅2012年,就有白酒塑化剂、药品毒胶囊、药品地沟油等事件发生,让当中的投资机构损失惨重。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3·15”留下的记忆在强化。于是出现今年“3·15”晚会前夕,投资机构竞相打听曝光内容的行为。目前投资界已经流传了诸多版本,并且已经开始对A股市场产生影响。
3月13日,微博一网友爆料:“今年‘3·15’晚会多套方案备选,其中之一为中国油品质量问题,其中曝光了诸多不合格油品硫、锰、苯、铅、烯烃等严重超标。”当日,油品升级概念股被投资者炒作,三聚环保逆势收涨1.11%。
基金公司打听的结果也是五花八门。“我们听说是网购安全问题。”前述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研究员称。表现在A股市场中,高调进入电商的苏宁电器连续两天大跌,而网络安全概念的卫士通、启明星辰、蓝盾股份逆市收涨。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则称:“我听说要曝光白电。”3月13日,格力电器、青岛海尔等白电龙头跌幅均超大盘。
广州的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听到的是另一个版本:“宽带服务质量。”而A股市场上,提供宽带服务的鹏博士3月11日至13日连跌三天,跌幅5.49%;天威视讯三个交易日下跌6.47%,而同期大盘跌幅是2.19%。
而更为简单粗暴的做法是避开消费股。在弱市情况下,消费板块本应该是避险品种,但是3月11日以来,消费50指数跌幅为3.07%,弱于大市。(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