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上海茶楼大都附有点心摊,其中多数是生煎包子,也有蟹壳黄。罗春阁是茶楼,开设在浙江路上,坐东朝西,稍北是牛庄路,离更新舞台(后更名为中国大戏院)很近。
罗春阁的生煎馒头在旧上海是顶级名小吃,质量水准永保不变,而今有些名小吃消失了,还尚未消失的也会是开始稍好一阵,待有点名气就走样了(为免引来麻烦恕不点名了)。某天老伴从著名景点买来袋装的传统小吃,我尝了一口立马吐掉:“这哪里是×××的双档?”
我对罗春阁的生煎,当年无能力消受,只是当学徒时常路过那里,闻到香味会停下脚步看师徒操作,我不知它的原料如何,但看了它对火候的掌控,那时的炉子是烧煤的,鼓风用的是手拉风箱,徒弟是看师父的神色锅里冒的气来掌握拉动风箱的力度及速度的,所以出锅生煎的底肚是黄脆,哪像如今使用的是煤气或电炉,只为图快自始至终调控在猛火档,以致煎出馒头的底肚焦而硬,像我这档老人入口硬咬崩掉牙硬咽哽喉咙。看到这档东西只会倒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