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 摊位最多三四百个
由于前来就诊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医院又紧邻地铁八号线车站,位于控江路的新华医院从五六年前起,渐渐成为乱设摊的一个重灾区。早上是早点摊,白天是玩具小百货,晚上是烧烤夜排档……摊位多到什么程度?从江浦路到许昌路短短200米的人行道,摊位一个挨一个,最多时有三四百个!吃喝穿用玩样样有,人头攒动,有人戏称为“清明上河图”。
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在这里摆个地摊能有多少收入?与摊贩打了多年交道的杨浦城管江浦中队队员龚海庆介绍:一个卖盒饭的家庭,一年收入可达60万元;卖“喜羊羊”等卡通气球的,5毛钱一个批来,5-10元一个卖出,一个月可以挣1.5万元;有户外来人员,老太和儿媳在门口卖水晶球等小玩具,儿子开“摩的”,一年收入15万元;有个在附近一家大酒店当服务员的,利用午休一个半小时摆凉粉摊,每月净赚4000元……
在与城管的“躲猫猫”中,不少摊贩成了经验丰富的“老游击队员”:马路上不让摆,晚上就进医院里摆。去年夏天,门诊大楼前如同集市,摊位挡住了120救护车的生命通道!
整治 多部门联手啃“骨头”
这个医院门口的“集市”,赶不走,理还乱。附近居民投诉不断,区人大代表也多次提出意见。今年初,江浦街道下决心还医院门前一片净土。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街道采用了多部门联手并与医院联动的办法,城管、交警、工商、绿化市容等部门组成了整治小组,联勤队加强控江路日常巡查,早、晚高峰蹲点固守,派出所也派2名民警、3名社保队员参与行动,新华医院再聘10名物业安保人员把好医院大门。
尽管如此,整治初期还是遇到了很大困难。小摊贩为了守住阵地,竟然向整治小组“主动出击”。在医院门口摆摊的主要有三个群体:一个是卖早点、盒饭的群体;卖小百货的有两拨,一拨是松散型的,一拨则常常聚集在许昌路那边,有50人左右。这几拨人扬言要纠集更多人,和整治人员大干一场。今年3月的一个双休日,一些摊贩果然聚集起来,还叫来了20来个帮手。联勤队一面冷静应对,一面向公安部门报告,杨浦分局也从视频监控中发现了情况,立即派警察到现场维持秩序。经过这场较量,摊贩们败下阵来,感到整治小组是动真格的,渐渐听从管理,收摊离去。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整治小组对于特殊情况也予以特殊处理。30多岁的周某在医院门口摆摊卖脸盆、拖鞋等已经有5年多了。她是个外来媳,几年前丈夫去世了,自己患有癫痫,为了治病,她把家里房子卖了,现在租房子住。有一次在整治中与城管发生冲突,周某被带到了派出所,她当场发病,城管队员和民警连忙拨打120将她送进了医院。在这次整治中,整治小组为周某找了个临时安置点。
巩固 志愿者参与长效管理
“攻坚战”初见成效,如何巩固整治成果,又是一个难题。整治小组发现一个可喜的现象:在最近执法过程中,居民们质疑、旁观的少了,肯定、支持的多了。
江浦街道党工委书记夏康明说,环境整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群众,加强城市管理、维护整洁有序的环境也不妨采用“群防群治”的办法。最近,街道发出倡议书,在居民中招募市容管理志愿者,得到热烈响应,已有220人报名。新华医院门口也将设立“综合管理工作站”。志愿者经过培训后,将身着统一服装,在社区内几个乱设摊“重灾区”轮流上岗,与城管一同执勤。这样,既补充了长期固守的力量,也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本报记者 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