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口和士气成正比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军普遍采用“即食餐包”(MRE)作为军用食品,每个士兵每天3份MRE,每份可提供1300千卡热量,成分为13%的蛋白质,34%的脂肪,52%的碳水化合物。包内装有镁铁化合物加热剂,夹在四层垫盘中间,拔出拉坏,可将一种盐溶液释放到加热剂里,产生发热效应,加热食物。每箱MRE可供18名士兵食用。
据称,采用这种营养成分设计的MRE能连续21天作为士兵唯一的营养来源,如果必要,还可作为长期给养使用。可是,MRE的味道却难以恭维。虽然生产商声称MRE的口味超过20种,且士兵还会得到多种配餐食品,可以满足口味需求,但吃多了MRE的美国大兵却不领情,将其缩写歪曲成“大家厌餐包”。
为满足士兵挑剔的嘴巴,美国陆军Natick科研中心及美军卫生部门努力在军用餐饮方面兼顾口味和营养,他们的最新尝试是2008年送到前线的“快速配额餐包”(FSR),旨在满足“三天战斗行动”的需要,极端情况下能保证维持十天。单兵标准的FSR是每天1份,可提供2900千卡热量,但体积和重量只有3份MRE的一半。
FSR的一大特点是食用方便,拿到手即可直接食用,满足行军进食需要。另一大特点是其中的饮料可直接就着包装袋喝。据悉,FSR包含有助于提升战斗力的成分,如咖啡因和维生素,不仅可为士兵提供能量,还可提高士兵的反应力。餐包里还有快速反应能量棒和战士能量凝胶,前者能快速提供葡萄糖,但质地较硬,需较长时间消化,后者则能立刻为士兵补充能量。
此外,人们早就认识到,作战地域不同,对餐食的营养需求也不一样。为了提高士兵对山地和沙漠作战的适应力和忍耐力,美军还展开了针对特殊作战部队的“快速补给优化配额餐包”(NOFSR)的研究。目前,作为NSRDEG项目的前奏,美国陆军环境医学院已拿出“增强型模块化军用配额餐包”(MORE),供驻阿美军一线部队试用。MORE主要针对高海拔寒冷气候和酷热气候两种特殊作战环境。为了填补士兵在上述环境中行动时消耗的巨大热量,MORE采用高热量设计。高海拔寒冷天气型MORE有3种,分别可提供1130、1160、1340千卡热量。炎热天气型MORE也有3种,分别可提供910、1000、1030千卡热量。与FSR相似,MORE也突出轻巧且食用方便,可以边走边吃。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FSR还是MORE,饥饿的士兵往往难以把握进食节奏,导致营养失衡,于是美军又开发出通过饮用液体补充营养的方式。为了避免富含营养的液体中滋生细菌,美军研制出一种重约25克的营养输送系统,将这种装置加装到便携水袋上,就能使浓缩能量饮料与水在储水容器外混合,“即混即饮”。通过歧流阀,使用者可以在混合饮料和纯水模式间切换,并自行决定混合比例。用上这个装置,士兵就能按喜欢的口味喝水了。
垃圾处理不可忽视
上面提到了一系列配额餐包,那么这些餐包带来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除去对士兵战斗力和健康的功效外,还带来了排污排便问题。事实上,排污问题并非小事,有实例为证:当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大批美军进驻科威特基地,激增的人口超出当地排污系统的能力,导致呕吐和腹泻感染者明显上升,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英国盟军身上,几周后战争开打,一支英国部队突袭巴士拉,却由于缺乏厕所和洗浴设备,感染呕吐和腹泻的士兵多达20%,几乎使该部队丧失战斗力。
除去清洁及预防疾病等因素外,美军重视营地排污设施建设的还有一个因素——在其主流文化里,士兵们通常无法接受“一把铁锹一个坑”的原始卫生设施,他们往往会通过家人推动立法,要求在“较持久的战场”上提供更好的卫生设施。因此,在阿富汗的美军大小营盘内普遍采用简易化学厕所,并配套净手设施,以满足基本卫生需求。
当然,厕所终有一天会被排泄物填满,如何处理也是个问题。更要命的是,卫生设施增多又会导致用水量上升,于是五角大楼对一次性无水厕所或循环用水厕所非常青睐。据悉,一些美国公司向军方提供了一揽子野战卫生设施方案,如节水型营地卫生设施可对废水进行“区别处理”,经部分处理的废水可用于洗衣、洗车,而彻底净化的废水用于士兵洗澡淋浴,理论上可将500人营地的用水量从每天25万升降到17万升。至于简易野战卫生清洁系统,该公司则提供了废物收集袋,袋中配有化学药品吸收废物并去除异味,一个新的袋子可使用多次,并可与净手设备配套使用,既节省成本,又减轻后勤压力。
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