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习近平赴会传递信心
APEC系中美合作平台
问:此次APEC峰会的成果对中国有何影响?随着美国重新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我们应如何看待APEC这个平台的作用?
答:第21次APEC峰会是在全球经济处于困难或者说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召开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与会领导人一道向世界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平均高于全球,中国GDP增长率更是超过整个亚太。预期中国和亚太地区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会议结束时发表的“领导人宣言”,特别是附件“促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多年期工作计划”等重要文件,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亚太各经济体谋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决心,而且更是细化到具体计划,以此形成的积极务实成果,为实现东亚、大洋洲和美洲地区互联互通,推进跨太平洋区域合作奠定厚实的基础。
中国无疑是本次会议最受瞩目的明星。习近平作为国家首脑第一次代表中国出席APEC峰会,他在工商理事会峰会和APEC峰会上的重要演讲,是本次巴厘会议最受关注的演讲。习近平针对地区和国际形势做出的精辟分析,以及对亚太发展趋势表现出的信心,对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是一种鼓舞,赢得了与会同行和听众的赞扬和欢呼。习主席在峰会上展示的个人风度和魅力,不仅体现了大国元首特有的风范,也是中国新一届政府在亚太国际舞台上的一次亮相。
中美两国都是APEC内最重要的经济体。两国经济的互补和互依已成历史上罕见的现实,双边关系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程度。中美两家在APEC范围内有共同利益,都是命运共同体内的一分子。在APEC这个平台上,中美两国不是为了相互对抗,应该是共谋发展。应该看到,曾经在美国主导下的APEC为中国融入亚太进入全球经济体系做出过重要贡献,至少APEC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第一块试验田,中国在APEC内获益良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91年中国加入APEC时,GDP总量是3795亿美元,美国是5.9万亿美元,中国经济只是美国的6.4%,2012年中国GDP总量为8.227万亿美元,美国是15.68万亿美元,已经达到52%。中国经济在APEC内迅速崛起,极大地改变了APEC成员之间的力量对比,地缘经济格局发生显著变动。中国成为APEC地区内主要大国的重要贸易对象。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APEC,APEC成员经济体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中国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需要一个和平稳定、共同发展的周边环境,APEC本身就是我国的大周边,利用APEC开创周边外交新局,应是我国未来几年外交的首要方向。中国提出的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倡议,是中国亚太战略的重要规划,这将有利于建立APEC框架下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我国明年将再次举办APEC年会,同新世纪初期办会相比,我国现在确实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经济优势,笔者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中国将发挥重要作用,在继续推动APEC地区经济合作,包括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茂物目标、互联互通、下一代贸易投资问题、经济增长新战略、规制合作、环境产品自由化、蓝色经济等各个领域做出贡献。
2
东盟不等于东盟国家
区别对待把握“三共同”
问:有媒体认为,东盟与中国目前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再平衡阶段,既有领土争议,也有经济依存。您如何评价这一说法?中国今后应该如何与东盟相处?
答:国际政治中使用的平衡、再平衡概念,传统上同西方的均势、均衡概念相通,是评估强权政治和国际格局的。中国东盟关系不应在这样的语境下分析。
首先,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不同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关系,因为东盟是地区组织,中国与东盟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对等关系。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等于中国同所有东盟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还得同东盟各个成员另行谈判建立中国同东盟国家的伙伴关系。
其次,有观点认为,中国现在同东盟处于微妙的再平衡阶段,甚至认为两者既有领土争议,也有经济依存。我认为这非常荒谬。东盟作为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不存在唯有主权国家才拥有的领土。因此,绝对不能同意中国同东盟存有领土争议,只能说中国同部分东盟成员国家存在领土争议,而且中国希望通过双边方式,同这些存有领土争端的国家经由外交谈判政治解决这些领土争议,而不是同东盟这个组织去商谈什么领土争端问题,因为中国同东盟没有领土争议。
再次,中国同东盟国家经济上相互依赖。东盟如果在2015年后建立经济共同体,那么中国同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将更紧密,计划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一万亿美元。
第四,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是中国周边关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若中国外交政策有“周边是首要”的提法,东盟地区应该是首要中的首要。王毅外长说东盟地区是中国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就是这个意思。中国同东盟国家关系要把握住三个“共同”,这就是在发展上有共同追求,在维稳上有共同利益,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有共同语言。在充分认识这三个共同的基础上,习近平此次又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商谈缔结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携手建设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他还在具体行动上提出了新举措——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促进东盟及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中国还倡导发展中国东盟国家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些都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最新之举,为中国-东盟合作注入新的理念与动力。
今后如何同东盟相处?中国既要同东盟这个地区组织处理好关系,也有进一步处理好同东盟国家关系的两层意思。中国要在未来5到10年里进一步深化同东盟和东盟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南中国海的领土争端;二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权问题。首先,必须渐进有序地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无论中方还是东盟方,己方的政治看法,有时未必被对方理解为是正确的,然而这种看法却是己方大多数人基本一致的态度,这时双方都要体谅对方、尊重对方处境。中国与东盟及中国同东盟一些国家签署战略伙伴关系协定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应通过战略伙伴协定构建新型国家关系。这就要求,在如何促进这种关系的发展中,更关注对方大多数人的社会情绪。因此,调整相互的看法和态度,让双方认知上逐步达成一致,是构建未来中国东盟政策的基础。其次,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同样需要中国同部分东盟国家在双方获得基本一致的认知及政治互信基础上达成。
面对这些挑战,合作是夯实中国周边战略依托的重要内容,长远的战略目标应是在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建立中国周边利益共同体。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最早倡导10+1和10+3模式,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在错综复杂的东亚政治经济关系中,中国主张东盟发挥主导作用,一直延续至今。东盟已启动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谈判,旨在维持它在地区进程中的主导权。中国对东盟RCEP倡议予以公开支持,无疑符合中国的长远战略和当前建设稳定的和平周边政策。
3
TPP谈判今年料难完成
双轨竞争格局已形成
问:美国总统奥巴马8日表示,受政府关门影响没能参加APEC峰会和推进TPP贸易谈判是丧失良机。美国积极在亚太地区推动的TPP对中国和亚太地区有何影响?
答:习近平主席在APEC首次亮相确实让整个亚太瞩目。不可否认,奥巴马的缺席是给APEC大家庭的圆满和完整带来缺憾,更让他丧失了会晤“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谈判成员首脑的机会。
美国试图以TPP为抓手,推动美国主导的亚太一体化进程,构建美国主导的亚太经济秩序,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之一。这是集军事、外交、经济为一体的美国亚太新战略,这一立体性战略当然对中国及其在亚太的地位产生结构性挑战。习近平主席早在去年2月已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今年6月同奥巴马会晤时共商这一问题,从战略和长远利益出发,希望同美国共同创造21世纪和平发展的新局面,打破历史上既有的新型大国同守成大国必有一战的固有模式。
虽然美国奥巴马政府已经接受这样的概念,同中国共同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但无法掩盖美国政府2009年决定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中针对中国的一面,因为美国害怕如日中天的中国在地区一体化进程中领先。在奥巴马政府的强力推动下,TPP扩容谈判到2013年9月底共进行19轮,队伍扩大到12个国家。美国希望今年结束谈判。我认为,完整的协定今年不可能完成,理由是参加TPP的12个国家各有所图、美国国会也没给奥巴马政府快速通道授权、谈判中涉及的国企、劳工等一系列议题无法达成一致。不过,应该看到,亚太地缘经济格局出现了美国主导的TPP轨道及中国发挥重要作用的东亚轨道的双轨竞争格局。中国这次在APEC会议上提出实现跨太平洋互联互通建议,实际上对美国的TPP是一个冲击,中国在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