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曾在郑逸老处见过薛佛影大师的象牙细刻文字作品。郑老说:“忠明,你拿放大镜仔细看看,这比蚁足还要小的文字,却刻得有行云流水般的气息,有古代碑帖的旧韵,文字不僵不乱,这是微刻的最高境界啦。那些刻得不好的微刻,是拿着尖刃在材质上兜着圈子平划,没有书法中抑扬顿挫的艺术感觉。”
如今我认识的书画篆刻名家不少,可是搞微雕的人却是凤毛麟角,据说是学刻微雕难度高,损目伤神,一般人难以掌握此中秘技,首先要在书法、国画、刻印艺术上有一定基础后才敢涉足如此高难度的微观世界的艺术领地。
最近笔者到旧友隐溪道人王安宇的书斋顺古堂游,见到许多旧牙章,仔细观赏,原来都是些牙雕微刻艺术印章。我只知道他原来是学印钮篆刻国画的,近十余年来王兄隐居沪南老街一隅,专事微雕研究,十年磨一剑,发轫练就新海派风格的微雕山水作品,受到沪上藏家青睐,登门求者纷至沓来。
一个艺术家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早年的王安宇曾师随海上顾懋钧、潘勤孟、柳北野先生而得到艺术上的启蒙,后又跟林仲兴、叶隐谷、张用博先生学书画篆刻艺术。
综观隐溪道人所作山水微雕(大概是我看到微刻中的绝品之一。见上图):一幅六尺的“四王”山水画被微缩到牙章上,肉眼望去,茫茫一片,隐隐约约古画神韵犹在,借助放大镜一看,啊呀,清楚得不得了!只见小小一枚旧象牙上山峦、石峰、草坡、飞瀑、修竹、长松等虚虚实实,历历在目,布局疏朗,皴法微妙,合符传统笔墨的山水画线条有的要比蜘蛛网丝还要纤细,画面题款,笔画清晰,饶有古趣。我问他刻一方作品要花多少时间?答:三四天,一根根线条都要交待清楚,不敢丁点马虎,全凭眼力和手腕的功底。他还赠我一册《隐溪道人微雕作品集》。
1956年6月27日《解放日报》头版新闻“一颗精致的象牙图章”,说的是上海刻字工人李义达花了四天五夜时间,在不到一平方寸象牙图章的侧面,把前苏联太平洋海军舰队司令访问上海、上海市领导、海军领导的三段讲话用比头发丝还要细的书法文字组成大红喜字,与铁锚、中苏国旗等一起,共计2047字,全部刻在一方象牙印章上,章底刻印,赠送给前苏联海军司令。巧的是,这位当年沪上新闻人物、微刻家李义达先生正是今天海派微雕高手隐溪道人的亲戚。我想,隐溪道人今天的微刻绝技的成功绝不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