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往一家小食店经过,见很多人正在等吃煲仔饭,浓烈的脂香,从灶上的一排瓦煲里散发出来,于清寒的天气里,仿佛一丝温暖的慰藉,令我情不自禁放慢了脚步,有一种路遇旧街坊般的亲切。
煲仔饭的前身,是迎合在外谋生的布衣小民的简速廉价饭食,设饭一盂,菜肴铺陈其上,另配一小盅汤水。在岭南一带,人们喜用砂土烧制的瓦煲作为炊具,导热性较为迂缓,但恒温性好,热度更为恒久均匀,煲出的米饭,甘香柔韧,且有上佳的入味效果,配以腴美油润的腊味一道焗焖,能令腊味的油脂及咸香尽数渗透到米饭当中,从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饮食魅力。《清稗类钞》曰:“腊味饭,为腊肠、腊肝、腊鸭撒布于饭之上也。”煲仔饭自清代在岭南发轫以后,就被迅速推广开来,成为岭南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
时至今日,煲仔饭的市井属性也一直未变。虽然有些豪华酒店为了吸引客人,也推出有鲍鱼、火腿、大闸蟹的煲仔饭,但真正知味之人,还是会到街边的大排档或茶餐厅寻味,没有阔绰装修,也无包间可坐,只是被烟火熏得发黑的斑驳砖墙和局促店面。大师傅在布满火孔的灶台边忙活,原本了无生气的一煲煲米饭,经过火力的催逼,脂香如同绚丽的花朵,在空气里尽情绽放。
煮煲仔饭,饭粒须软硬适中,若是煮出一锅烂饭来,是很败人兴头的。所以评价煲仔饭是否做得成功的直观指标,就是饭粒油润,脂香充分渗入,肉食则有着爽滑的口感及鲜香的味道。做饭的米事前要经过浸泡,有些店铺为了取得更好的口感,还会用香米和丝苗米搭配混合,煮出来的米饭既有浓郁的香气,又粒粒分明,底部会顺着煲沿结成一圈的锅巴,油润香脆,嚼劲十足。肉食方面并无限制,牛肉、排骨、鸡肉、黄鳝、田鸡、腊肠、腊肉、腊鸭、冬菜肉饼,都是很家常的食材,可根据各自的心得随意组合,关键是要控制好火候,须在米汤刚刚收干,饭尚未完全熟透之际,将肉食加入,充分利用热力将肉汁逼出来,吃起来方才嫩滑腴美,汁浓滋润。
在吃煲仔饭时,一些店家配送的下饭小菜,也有点睛之妙。如用木瓜丁加上辣椒腌渍的瓜齑,味道清脆甘甜,香辣开胃。还有店家是赠送一小碟冲菜,吃的时候,若被辛烈的气息骤然冲入鼻孔,会令人涕泪交集。而那种一边哈着热气一边吃煲仔饭,涕泗横流却又停不住嘴的况味,就是对惬意生活的最佳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