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人民日报微博分享了一篇题为《我们缺席彼此最重要的十年》的网友文章。文章的作者应该是一名从外地到南京求学、工作、定居的80后女生。有一天,她的父母从老家来探亲。高中毕业后就离家独立的小孩,再度和父母住在同一屋檐下,却发现自己“和这世界上最爱我的两个人,渐渐走向了两个家庭,过着两种不可隔断却又截然不同的生活”。十年,“不知是我缺席了他们的生活,还是他们缺席了我的成长”。
这篇文章意外打动了无数网友,得到了一万多次的转发量。有网友说,自己不孝,从今天起要学会珍惜和体谅。也有人感慨,故乡和远方、家人和理想,选择哪一方,都各有意义和代价。
时空上的距离固然会阻隔两代人的交流,但如果“无心”,住在一起恐怕也是“话不投机”。
之前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帖子,大意是“八一八这些年送给老人的礼物”,楼主原意是想分享自己拍长辈马屁的经验,帖子里的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楼主和她的男友给父母买了智能手机,下载游戏,全家一起玩“疯狂的小鸟”。这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最热衷和爸爸一起玩“坦克大战”,我负责护卫“老窝”,爸爸负责冲锋陷阵,屡屡通关。那时觉得,老爸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然而,前两天的一个晚上,我正在奋力“爬格子”,老爸拿着新入手的智能手机,怯怯地站在我的房门口,问我,标识WIFI的那把“伞”怎么不见了?是不是手机坏了?其实,是被他无意中关闭了。我给他演示了两遍,他恍然大悟,得意地说:“乃么我就晓得了!”我望着他,记忆中那个天底下最聪明的老爸,又回来了。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对父母好,就是给他们买这买那,让他们衣食无忧。这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或许你可以试试,在晚饭时和爸爸讨论一下钓鱼岛问题,和妈妈八卦一下娱乐版头条;你也可以教会他们玩微博、微信,让他们不要和这个时代脱节……我相信,你的观点,他们会认真聆听;你说好的东西,他们都乐意尝试。
一路向前的时候,不要把父母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