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民国的康乐球,也叫“克郎球”“克郎棋”。有“老上海”说:早年老北站附近的康乐路上,一家木器店老板发明了这种击打棋子进洞的游戏,当时参与者都觉得好玩,于是就以路名来命名。年代久远,已难考证这种说法的真伪。
相较于桌球,康乐球更平民化,在弄堂里支起桌子,就可开战。这种游戏,曾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靡上海街头,但“文革”中被认为是“封资修”的产物遭禁。改革开放后,因台球的再度兴起,康乐球遭冷落。近日在舟山路街头偶见一群老者正在玩康乐球,才知这一游戏并未消失,它还是深受人们的喜爱。
现代社会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但也伴随着高消费,偶尔为之未尝不可,不过对百姓而言,真正喜爱的还是家门口的低消费娱乐,这样更亲切、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