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2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子路请祷”
白子超
  白子超

  述而篇载: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疾病,疾甚曰病,连用指病重。请祷,请求允许自己代为祷告。子路代祷必当孔子面进行,否则无需请示,自行祷告便是。有诸,问辞,“有之乎”的缩写。诔,音累之上声,本应作讄。讄用于生者,累其功德以求福;诔用于死者,哀其辞世以作谥。但,两字相混已久。此章之诔,指佚失的一篇著名诔辞。尔,汝,第二人称。上下神祇,祇音齐,天在上为神,地在下曰祇。

  用现代汉语复述此章:孔子病重,子路请求当面替先生祈祷。孔子问:“有这种事吗?”子路回答:“有的。《诔》文上就说:‘为你向天神地祇祈祷。’”孔子说:“我自己已经祈祷很长时间了。”

  如何分析此章?其一,春秋时期,人们生病向神祈祷,自然而然。子路十分崇敬老师,因老师病重而极其着急,想必私下已为老师祈祷,现又请求当面再行祈祷,情深意切,无可深责。

  其二,孔子说过“吾不与祭,如不祭”(八佾篇),实际上是反对别人代祭。代祭、代祷,不足以表达自己诚心,是不认真、不严肃。所以,孔子婉拒了子路。

  其三,“丘之祷久矣”字面义是说自己祈祷很长时间了,但其实没这么简单。综合考虑孔子之为人处世,具体联想其对鬼神、对祭祀和祈祷之言行,不能不认为,孔子不可能像善男信女那样日日求神,时时祷告。所谓“祷久”,应当是以类似祈祷之诚心诚意,面对生命和生活,修身正行,乐而忘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旅,无论是健康还是生病。“丘之祷久矣”是一句巧妙的应答之辞,一方面照顾了子路的情感,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拒绝。或者说,这是一句善意的、耐人寻味的“谎言”。

  其四,孔子未明言鬼神之有无,亦未直斥祷神之非,然而却表达出远鬼神、远祈祷的意味。读者细细体会,可进一步深入孔子内心。

  关于祈祷或祷告,愚以为应当细分,区别对待。首先是有固定程序的祈祷,隆重,严肃,一丝不苟,如正规的祭神、祭祖典礼。其次是无严格仪式的祈祷,或出口有声,或心中默念,虽简朴,但亦虔诚,如日常办某事之前祈求神灵保佑。三是口头语式的祷告,随机,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如情急之下或悲痛之中的呼天叫地。设想一场景:一孩童突发急症,其年迈祖母自言自语:“老天保佑!”

  第三种祷告,不能成为鬼神崇拜或宗教信仰之证,“天”只是一个虚幻的语言符号,没有实际的神的意义。充其量,它也只是鬼神崇拜的遗风。孔子所说“天厌之!天厌之”(雍也篇),“天丧予!天丧予”(先进篇),均应作如是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2014索契冬奥会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人物/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招生招聘/人才专版
轻率必有后果
“子路请祷”
菖蒲和美书香长
围海涂
双马
明月二三事
曹魏本一家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B02“子路请祷” 2014-02-16 2 2014年02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