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7年秋天到武汉华中师范大学读书之前,我生活在河南焦作这个内地小城,因文化闭塞,对当时已经开始走红的港台流行歌曲所知不多。那时也没有互联网,所以,除了邓丽君之外,我对港台歌星的情况同样知之甚少。而在港台的歌星中,最喜欢的就是当时以演唱台湾校园歌曲为主的张明敏。
可到了学校之后,当我第一次和来自广东的同学用略显生硬的普通话聊起我喜欢的港台流行音乐,特别是顺便谈到我喜欢的张明敏时,那个同学居然很吃惊地看了我一眼。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我与刚从侏罗纪走出来的食草恐龙无异。他不屑地对我说,张明敏在香港只是个业余歌手,根本不入流。
我顿时就被“石化”了。须知,自从1984年张明敏在春晚高歌一曲《我的中国心》之后,就已成为大陆亿万民众心目中当之无愧的歌神,而由他所演唱的台湾的校园歌曲,如《垄上行》《外婆的澎湖湾》之类的,也早已响彻我们焦作的大街小巷。但这样一位如此有名的歌星在我的广东同学眼里,竟然连专业歌手都不是,这真让我有些无地自容,也为自己的无知和浅薄羞愧不已。可能是看到我脸上的羞色,广东同学有点于心不忍,就放下身段,耐心地告诉我,在香港,真正的“天皇巨星”是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张学友这样的粤语歌星,而非张明敏这样的国语歌手。见我仍在困惑中挣扎,他又从床头拿出一盘磁带递给我,让我回去学习一下。我这才听到了谭咏麟的《爱的根源》。当我看着印在磁带封面后的歌词,听到谭校长唱出“陨石旁的天际是我的家园,漆黑的天际是我的根源”的歌词后,就立即被阿伦征服了。
从此以后,我开始把对台湾校园歌曲的喜爱转移到了香港的粤语流行歌曲上。而这样做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没过多久,我们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开始用磁带翻录和学唱他们的粤语歌了。
其实,当时我们喜欢谭咏麟或张国荣等香港歌星唱的粤语歌,除了歌曲好听,大家恰值青春年少,对这些以爱情为主题的流行歌曲很容易产生共鸣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生活在香港。而香港又是那样一个与我们截然不同的世界,可同时,对我们来说,它又是那么的可望不可即。所以,这些歌星们曲调多变的歌声,铿锵有力的广东话,也都让人无限神往。在我们看来,他们时髦、快乐、自由、充满了活力,就像是香港的化身。那时,不仅唱粤语歌,就是说几句广东话也都成了时尚。我们那些来自广东或广西,会讲广东话的同学无形中也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
而那个时代在我们这代人身上留下的痕迹之一,就是当大家一起到KTV去唱歌时,都能操起话筒唱一两首粤语歌。就像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所唱到的,我们当时曾“共唱”过的粤语的“千千阙歌”,就是我们共同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