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5月1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紫泥丹青巧手拓
王晓君
  日前,好友万寿赠我一套《西野陶存》,刊有80把不同形状的紫砂壶照片,壶面上或画、或书、或刻,各有风采。再配以壶刻拓片,更是锦上添花。拓片技艺起于唐宋,它把原器物上的铭文、书画、图案,按照它的大小、深浅、粗细丝毫不差地表现出来。拓片是幕后工作,也是个冷门活儿。因此,人们往往把掌声留给了书家、画家、刻家。其次,在当今艺术市场上,拓片很不起眼,少人问津,大有湮没不彰之势。如今,看到万寿的80张紫泥丹青拓片,令我拍案叫绝:“拓片绝技后继有人了。”

  万寿乃拓片名师万育仁之子。1979年,万寿顶替父亲进上海博物馆随父亲学书画鉴定及文物纹饰拓片。万寿对我说:“如今我在上海文物局做明清书画鉴定工作,拓片乃我业余所为。拓片是一门吃力不叫好的技艺,看似小技,其实是一门学问。父亲钻研此项手艺,一生的心血形成绝技,这门绝技总不能在我手里丢失。”这80把壶的拓片都是万寿在节假日时所拓,整整花了二年多的时间才告完成。

  眼前一把色泽呈铁栗色的秦权壶,沉稳古雅。右上角为铭文,壶嘴下面则是天牛、樱桃、篮子。紫砂壶的弧度大,凹凸不平,绘画又在壶嘴之下,要把它如实地表现出来,确实不易。而万寿却认真传拓,得心应手,拓片把书者、画者、刻者的神采表露无遗。拓片黑地白画,传神地表现了“乐天无极”的铭文,篮把、篮身呈现竹的质感,清晰可辨。篮中水果层次多变,还有那逼真的樱桃,引来天牛的垂涎,它转动着长长的触须,摆开觅食的架势,那灵动可爱的样子,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儿时玩天牛的童趣。

  一幅《清心》拓片长卷,也突显了万寿的传拓之功力。壶面上荷、藕、菱水中主角绕壶四周,既要保持其连贯,又要突出主旨,万寿着实花了一番功夫。拓片上墨色薄而均匀,而拓纸背面却不透墨。万寿说:“拓紫砂壶工序多,难度大。因紫砂壶以圆形多,用宣纸覆上,上水后刷平,刷干后上墨,开刀后将皱皮四起的宣纸拉平,托背时又要把它拼接起来,使立体形变成平面形来展示,然而又不失立体的感觉……只因为它烦琐,就必须用心,一道工序差错便会全功尽弃。”万寿在拓片过程中,或用蝉衣拓,或用乌金拓,或用全形拓……技法多变,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万寿竟能把壶的全形拓下,那股认真劲儿与其父万育仁当年所为毫不逊色。

  清代金石学家张廷济曾言:“拓不佳,累刻者;刻不佳,累书者;书不佳,累制文者。”一语道出了拓片的真谛,也难怪古代多少文人、书画家、鉴赏家要视它为瑰宝,因为他们懂得它不仅是一门工艺,而且是中国的独门绝技。万寿继承了家业且为之光大,令人欣喜。  

  王晓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人物·评论/文娱圈
   第A13版:娱乐圈/动态·观点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新民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家装专版
紫泥丹青巧手拓
龙身蛇形太极壶
元·赵孟頫《饮马图》
“妙笔生辉”画瓷器
刊头篆刻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9紫泥丹青巧手拓 2014-05-17 2 2014年05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