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5月1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身蛇形太极壶
华东
  最近,鸿运斋主创黄栋华根据武术家瞿荣良“龙身蛇形”太极拳创意设计了一把龙身蛇形太极壶,受到了太极拳练习者和紫砂壶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太极拳在中国的武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门派,300多年前,由明末清初的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300多年来,陈式太极拳经杨式、吴式、武式和孙式等各种太极流派的发展,从实战击技演绎为更具有保健功能的观赏性武术,并走出国门普及到了全世界。上世纪70年代,瞿荣良跟随马殿臣学习太极拳,他吸收了太极的劲架拳术,出拳讲究速度和力量,达到一拳致对手“要害”的地步。在此基础上又学习软架的精髓,犹如蛇行大地柔而似飞。在实战中通过这种“柔”,巧解对方的重力于“无”,这就是太极的哲理,“无中生有,有中生无”。经过了35年的太极研究和套路的练习,瞿荣良在这个基础上,揉进了自己的太极拳心得,把这一拳术分解为50个架式,使它成为更有表演观赏价值的健身太极拳,并自成一派,被圈内行家命名为“龙身蛇形”太极拳,2013年被纳入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比赛拳种。如今龙身蛇形太极拳在上海市区已有43个辅导站,5000多人每天在晨练这一拳术。 

  瞿荣良既是武术家,又是一个“玩家”。所以他找到黄栋华,希望能把龙身蛇形太极拳的文化特点归纳起来,“浓缩”到一把紫砂壶上。这,还真是一道“难”题。把太极拳文化“揉”到紫砂泥中,创意制作成一把有观赏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壶,似乎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因为,蛇在现实生活中,总给人一种恐惧感,但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中,蛇却是美的化身。许仙和白娘子,蛇就是美丽的化身。而在扬州博物馆,一个出土于五代寻阳公主墓的双人首蛇身俑,是件陶制的艺术品,我们的祖先展开丰富的想象,双人头的上部是一个弯曲的蛇身,弧度相当柔美。在1500多年前,华夏民族对蛇已具备了艺术美感,所以龙身蛇形太极拳的创世,可见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它的“出典”。因此,黄栋华设计龙身蛇形太极壶,首先想到拳是由人来打的,其身筒就是一个柔美的人体,似站立吸气在习武的双肩,这就是唐代的梅瓶器型。龙身蛇形太极壶,以此为器型,嘴与把为龙,而壶身中间一条阴刻柔美的“S”型线条,犹如行走的蛇,延伸到壶底绕壶一圈,仿佛是打太极拳时的气场,贯穿全身。壶身刻画明代耀州药王山“龟蛇”碑上的象形字“蛇”,以及清代乾隆手书的“龙”字,这两个呼之欲出的“龙”、“蛇”,说明了太极拳创始于明末清初的时代,彰显了太极拳的历史。 

  华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人物·评论/文娱圈
   第A13版:娱乐圈/动态·观点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新民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家装专版
紫泥丹青巧手拓
龙身蛇形太极壶
元·赵孟頫《饮马图》
“妙笔生辉”画瓷器
刊头篆刻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9龙身蛇形太极壶 2014-05-17 2 2014年05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