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流行词手册~~~
流行词手册~~~
流行词手册~~~
流行词手册~~~
     
2014年05月1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行词手册
打酱油
叶 开
  叶 开

  “打酱油”这个词据说来源很多,本文只取其一:广州电视台记者曾在街头采访一位路人,问其对“艳照门”事件有何看法,被访男子答曰:“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

  这可能是无意的回答,一经播放,迅速走红。很多有心网友用各种方式演绎,甚至还画了“酱油男”的漫画,在网络上传播。一个词语的流行就像病毒一样,在社会上迅速扫过,碰上者无不喷嚏连连。这种表面的语言现象,如深挖下去,一定会发现其下藏有复杂的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等各种原因。所以,不能把流行词简单地看成是一种戏谑、反讽、幽默的语言游戏,而要看到在冰山之下,潜行着看不见的庞然大物。

  处在不断转型中的一个社会,因法律有待健全等各种原因,个人力量和个人声音显得非常微弱,个人权利也可能会遭致不知来自何方的暴力侵犯。因此,普通人在面对需要表态的困窘局面时,大多选择退缩、龟息的应对策略。

  中国有漫长的社会动荡历史,不断的改朝换代,激发了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大动荡,而生灵涂炭,赤地千里。晚唐诗人曹松在《乙亥岁》中感叹,“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元代词人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如此多历史教训,无数动乱战争,中国人本应彻底反思而加以避免。却因制度性的原因,或文化的原因,如伟人云“两千年皆行秦制度”等等,改朝换代频繁却仍是“换汤不换药”。每一个朝代到了晚期,各种尖锐的社会、经济、政治矛盾激化,致民乱蜂起,而大厦倾覆,生灵涂炭。

  这种社会大动荡对普通百姓的伤害记忆实在是太深重了,所以中国民间传统一直有各种自保智慧,如“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古训,让普通民众学会取消自我,尤其是在乱世中,更要学会退缩、隐忍而“苟全性命于乱世”。这类文化记忆,不可谓不流传深远。如果法律无法有效地保护个人权利,那么每个人在面对各种社会事件时,都会首先选择自保和退缩,而不愿意冒险介入一个“真相不明”的社会事件之中。

  公权力、私意见等各种微妙态度,一旦出现在各种社会事件交汇的中心,一旦无法把控,就可能引发动荡和不安。而普通人就首先会想到要自我保护,要尽量规避明显的个人态度,从而隐退自我,潜入人群,营造心理上和现实中的安全盔甲。

  “打酱油”这个词的蔓延,微妙地体现了普通人对公众事件的规避态度。每个人在需要针对社会事件表态时,因为内心的恐惧而选择自我取消,成为“路人甲”和“路人乙”,拎着空空的酱油瓶,沿着现实的边缘,贴地而逝。

  要建立一个有效率的社会,需要制度保障、法律保障,需要激发每一位公民对社会事件的参与,贡献智慧,而这些,都需要我们重新反思“打酱油”的态度是如何出现的,又应该如何应对、解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人物·评论/文娱圈
   第A13版:娱乐圈/动态·观点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新民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家装专版
审慎,乃是司法的要则
“总理套餐”为什么风靡
打酱油
拥抱新生 拒绝失忆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3打酱油 2014-05-17 2 2014年05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