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康健园/保健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5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式抗癌”模式引发共鸣
柏豫
  “面对癌症,人之所以会感到恐惧,主要是因为不了解。知己知彼,掌握一定的战略与战术,癌症将不再可怕。”“《孙子兵法》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以正合’就是按章办事,该怎么治疗就怎么治疗,但以目前的医疗水平,癌症还没有被完全攻克,要想取胜,可能还需‘以奇制胜’。”从事癌症研究和临床实践40余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日前来到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举办癌症防转移防复发“双防”专题讲座。他运用孙子兵法探寻“中国式抗癌”模式的观点与实践,在癌症患者中引起强烈共鸣。

  汤钊猷院士在讲座中提到,克服内心的恐惧,是抗癌的第一关。即使病程已经到了中晚期,也不是没希望,打不赢癌症,还可以想办法与它和平共处。

  西医重视微观,把肿瘤看作一种局部病变。中医重视整体,认为肿瘤其实是一种全身疾病,中医扶正祛邪、恢复平衡的治疗理念,可以很好地弥补西医的不足。

  但是,中国式抗癌并不是简单的西医加中医,而是要把中华文明的精髓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中国式抗癌”之路是“消灭和改造并举”,即“改造残癌”、“改造机体”、减少转移、延长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改造机体需要多管齐下,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定,但有几点是共通的:第一,饮食要清淡。第二,少用杂药。千万不要今天听说这个药好,明天听说那个保健品好,杂七杂八吃一堆。第三,适度运动。能坐起来,就尽量不要总躺着;能站,就不要一直坐;能走路,就适当出去活动活动。

  汤院士强调,心态要淡定。整天草木皆兵、忧心忡忡的负面心态会给人体传递一种负信息。心态若是积极的,大脑传递的正信息就能调动人体的全部潜能,应对癌症。

  挖掘改造癌症,仅靠患者本人和医生,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一起参与。癌症康复俱乐部倡导的集体抗癌,就是一股很重要的力量,也是“中国式抗癌”应该坚持的特色。汤钊猷院士认为,挖掘自我的生命潜能,就是给自己的生命做加法。 柏豫 图 TP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2014中俄海上联合军演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4中俄海上联合军演特别报道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要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评论·随笔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前沿
   第B0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8版:专版
最佳时机补充雌激素 获益大于风险
“中国式抗癌”模式引发共鸣
糖尿病患者要学会给脚“搭脉”
控制胆固醇,饮食清淡还不够
听障患儿耳蜗植入的时机
广告
新民晚报康健园/保健B03“中国式抗癌”模式引发共鸣 2014-05-19 2 2014年05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