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馨
看到《火箭》,自然很想一睹为快。首先,这是一部老挝和澳大利亚合拍片,老挝的电影,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更没有看过;其次,电影呈现东南亚独特的自然风光;第三,这是一部带有魔幻色彩的电影,仅凭这些,就令人神往了。
这部电影获得过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处女作奖,在2014年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还获得最佳视觉效果奖,在网上的评分也不低。虽然,这是一部以儿童为主角的电影,但它不是儿童片,它所表现的内容更为广泛:传统、风俗、迷信、咒语、祭祀、应验、现代、文明、迁徙、希望……这是一部充满寓意的电影。
老挝北部山区,风景当然美丽:山峦溪流、藤蔓树丛、日光月影,但部落落后的习俗也随处可见,其中,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孪生子被认为是不祥的征兆,“一个受到保佑,一个则被诅咒”。阿罗是双胞胎哥哥,虽然弟弟是个死胎,但他却被祖母认定是该诅咒的那个,“他会带来厄运……”祖母说。
很显然,咒语成了电影叙事的出发点,阿罗是一个被诅咒的人吗?他会给大家带来不幸吗?古老的预言似乎正在应验,阿罗的部落要建水坝,整座村庄将被淹没,在迁移的过程中,阿罗执意带走小船,不料,在翻越山坡时,小船失去控制,砸死了母亲;在临时定居点,阿罗因私接电线,致使全村停电,招致村民愤怒,他和祖母、父亲暂居的窝棚被付之一炬,他们再次被迫迁徙……被诅咒的阿罗,险些自己也要承认这是天定的宿命了。
古老的旧观念,旧传统,总是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小阿罗想要打破这个咒语的念想时时刻刻都在,电影中不断出现的“芒果”,很有意味。一棵有四百年历史的芒果树,在水坝兴建过程中,将要被摧毁。离开故园的前夜,母亲和阿罗一起摘芒果。母亲说:“每一颗种子,都能长成这样的树,成千上万的芒果。”想象一下,满山满坡的芒果,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烁,该是怎样一幅壮观的景象!现在母亲摘着芒果,只想“把它们种在新家里”,阿罗说:“这是妈妈的芒果。”母亲去世后,阿罗怀揣着“妈妈的芒果”,一直在寻找种植芒果的土地,有好几次,他都以为能种上黄澄澄的芒果了,但事与愿违,他们一家居无定所,没有自己的家园。电影中的“芒果”,既是电影叙事的推动力,又是一种隐喻。阿罗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了得母亲所愿,让芒果的种子结出硕果,而“芒果”本身又蕴含希望,指引着阿罗,冲破咒语,重获新生。
这部电影,“火箭求雨”是高潮戏。阿罗一家来到一个久旱的村庄,村长说:“你们不能住在这里。”他让他们观看完火箭发射就走人。阿罗说:“我要造一枚火箭,如赢,就有钱,有土地,就有种芒果的地方。”父亲说:“忘记芒果吧,都快烂了。”祖母说:“绝对不能让你发射,你会炸掉你和所有人的脑袋,你将会给我们所有人带来死亡。”阿罗把发射火箭当成打破咒语的最佳途径,在高人的指点下,他将蝙蝠粪、硫磺和木屑混合在一起,制造了一枚“蝙蝠”火箭。在最关键时刻,他的火箭直冲云霄。所有人仰头看着火箭,火箭在云层里噼啪闪耀,火光四射,顿时,令人惊诧的事情发生了,天上开始下雨,雨滴由小而大,祈雨的仪式,在阿罗手中终于得以完成。众人欢呼雀跃,村长交给他一叠钱:“这火箭飞得真高,都顶到天了,疼得它都下雨,孩子,你们可以留在这里,种你们想种的。”在电影里,火箭发射成了一种象征,这是坚定信念的过程,这是实现希望的行动,这也是抗争命运的结果。
阿罗“妈妈的芒果”,虽然已经干瘪、枯萎,可在雨水中,它终于有了属于它自己的土地,不久的将来,它就会长成一棵大树,枝头缀满黄澄澄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