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个女儿分割九旬父亲房产
援助:法律指导还一家人和睦
“银发盾牌”老年维权平台,由共和新路街道老年协会承担,动员社区司法资源,依托市第二中级法院、市检察院二分院、闸北区法院、街道司法所以及各大律师事务所、心理咨询事务所等司法专业力量携手共筑。
“法律咨询流动驿站”维权平台,主要对社区内的老年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其解决法律难题。“法律咨询流动驿站”每周一次进入小区,居民向法律专业人员询问自己关心的话题,专业人员为老年人进行解答和指点。一年里,共举办了125场咨询,为556人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93岁高龄的杨老伯有3个女儿,她们都不在父亲身边,在分割父母居住房屋财产时,大家发生矛盾纠纷。“法律咨询流动驿站”的法官和律师进社区后,接待了杨老伯和他的家人,就房产分割等问题进行法律指导和建议,经过几次交流,问题终于得到了满意的解决,一家人恢复了原先的和睦。老人感激地说:“‘流动驿站’帮助我们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烦心事!”
案例:独居老人想瞒着子女写份遗书
援助:上门服务了却老人心事
另一个维权平台是“重点服务——牵手帮扶个案”,直接服务对象包括家庭困难的和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法律专家和社区志愿者在服务对象有需求的时候,进行遗嘱撰写、调解以及跟踪回访服务。
家住洛川中路的钱阿婆是一名86岁的独居老人。老爱人今年初去世后,钱阿婆想做一份遗书,但又不想让不在身边的子女们知道。谈家宅居委会干部戚雅玲通过“银发盾牌”工作人员,把老人的愿望反映给“重点服务——牵手帮扶个案”。法律工作者立即启动服务程序,为老人代书了遗嘱,老人在遗嘱上签字。整个过程不到一个小时,并进行了录像。不仅手续简便,还不用老人花一分钱,老人很感动。
案例:亲家母要收回儿子媳妇房子
援助:支持小组听老人说烦恼
在共和新路社区,一些因家庭矛盾等原因产生心理压力或情绪不稳定的老年人,还有一个属于他们的专门载体——“播撒阳光”老年人支持小组。项目组织大家在一起诉说烦恼,调节心情,相互支持,法律专业的志愿者团队与专业社工合作,为服务对象提供建议与支持。活动以支持小组的形式开展,分为2组,每组15人,单双月轮流开展。活动主题包括:让我认识你、说出你的故事、有我懂你、朋友齐帮忙、敞开心扉、珍重远行。
王阿婆的老伴去世后,感到很孤独,无人可以说说话。最近她碰到一桩烦恼。亲家母说要将儿子媳妇小两口现在居住的房子收回。参加“播撒阳光”活动后,王阿婆的心情舒畅了许多,在区法院法官的帮助下,和亲家母的房产纠纷也得到了妥善处理。共和新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礼根介绍说,这项活动不仅缓解了大家内心的烦恼和忧愁,也建立了朋辈间的支持网络,促进矛盾的解决。
案例:老人“偏心”怕子女反对
援助:志愿者“出谋划策”解难题
共和新路街道办事处民政科科长王正明说起“银发盾牌”的志愿者,赞不绝口。他们中有法官、检察官、司法干部、律师等专业人士,也有社区里的普通居民。
许多志愿者都利用业余时间,不计报酬,热情为老年人服务。一位高龄老人,想把一套房子的份额,多分点给他的重残无业儿子,又怕其他几个子女反对,一直为此事发愁。志愿者来到老人身边,帮他“出谋划策”,运用市里免费为80岁以上老人免费做公证的途径,为老人解决这个难题。
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