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六月中旬,黄梅天即将来临。环境开始变得闷热,加之雨水增多,不仅衣物容易发霉,人的心情也会跟着“霉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病科主任医师周端教授指出,梅雨季节由于受到气候湿、热的影响,是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皮肤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好发季节,情绪上也会因此而出现萎靡不振、焦虑抑郁等症状。周端教授建议,市民在黄梅天身心都要注意防“霉”,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干燥,还要多运动、外出走走防止心情“发霉”。
周端教授表示,梅雨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好发季节。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环境的热和湿。夏天气温升高,很多地方都开起了空调,尤其一些商场、地铁里空调温度调得很低,一进大门就会感到冷风习习,身体的调节功能跟不上这样突然的温差就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另外,夏季炎热,市民休息不好,易引起情绪激动,而情绪波动大会导致血管骤然收缩;出汗多不及时饮水,血液粘稠度会变高,这些都有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体外环境的湿热也会影响到人体内环境,导致内湿,表现出食欲不振、饭后胃胀、大便不畅、倦怠懒散等症状,女性脸上长痘痘也很有可能是因为受到湿热侵袭,老年人可能会导致关节炎的复发。周端教授建议,在不下雨的时候应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干燥;下雨时可通过空调来调节室内湿度。平时的饮食宜清淡,不要多吃油腻、辛辣的食物,烹饪时也应注意少盐、少油,现在的季节可以多吃些冬瓜、番茄、海带、淡水鱼等等,也可以在粥或汤中加入薏苡仁、茯苓等中药来起到化湿的作用。有关节炎的市民可多按摩患处,在家可以做足浴来缓解,遇到下雨天要及时保持皮肤干燥。周端教授提醒,市民还需注意少吃过于冰凉的饮料、水果等,以防止腹泻,如已造成腹泻、呕吐等症状,可在家中煮生姜水以暖胃。
周端教授介绍,梅雨季节也会发生情绪上的“霉变”,致使市民情绪烦躁、工作效率下降等。此时,要注意所处环境是否过于湿热,应尽量保持清凉、干燥的环境中办公。同时也要注重自我调节,可在周末或假期时选择外出旅游散心,或在空闲时多做些运动,如游泳、跳舞等室内活动,饭后与家人散步也能起到调节心情的作用。但周端提醒,运动量不宜太大,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并添加衣物防止着凉,应避免一时贪凉而洗冷水澡,来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