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珠是藏民族的圣物。天珠藏语读“思怡”,有美好、威德、财富等意,它是中国玉文化园里的一朵奇葩。
藏民族对天珠的起源有许多神奇美丽的传说:如“虫化石”。天珠前身是一种生活在喜马拉雅地区的小虫。有缘之人一旦发现它,必须马上抓起地上的砂石往虫身上撒去,使其固化变成天珠。动作略慢一点,此虫便稍纵即逝,不见踪影。又如“天降石”。天珠是天上神仙的饰物,因为有了点瑕疵,被神仙抛撒人间,恩施于黎民百姓,有幸捡拾到者,当会得到众神的保护,避灾消难,增长福祉。
西藏一些典籍中也有相关天珠起源的记载:藏民族心中的英雄格萨尔王一生戎马,扬善抑恶,弘扬佛法。他曾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有一年攻打阿扎玛瑙国取胜后,在尼泊尔靠近冈底斯山的一个地方,寻到一个埋藏天珠的宝库,收获了1155600颗各式各样的天珠。格萨尔王将一部分天珠供养三宝、众护法后,又分赐给一些立功的战士和当地百姓。余下的则埋藏于西藏各地,作为未来西藏财富受用之根基,有福之人可得到。
古印度传下来用梵文写成的《吠陀经》中记载:喜马拉雅地区远古时候地理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多发,深受苦难的先民祈求上苍怜悯和神袛庇佑。大约在3500年前印度古国的阿利安人因此创造了天珠。珠体绘有各种图腾符号,并施巫术、咒语于其上,以祈得到诸佛众神的保佑。
当代学者对西藏天珠的起源持两种观点:“传入说”认为天珠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期,从印度古国传入;也有说是七世纪时从伊朗和阿拉伯等国传入的。“本土说”认为天珠应是象雄文化的遗物。象雄古国是史前青藏高原的大国,属于西藏的先期文明。3000多年前的象雄先民从印度引入了玛瑙烧蚀工艺,结合其原始苯教的图腾,发明了天珠。汉代史籍中称象雄为羊同,考古发现在云南汉墓里出土的一些珠子中就有天珠。
史籍上记得最详尽的是唐贞观十五年汉藏联姻,唐太宗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许嫁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在文成公主的陪嫁中有一尊从印度请来的佛祖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入藏后供奉在拉萨的大昭寺内。此佛像上被历代藏民镶嵌了一百多颗天珠和无数奇珍异宝。
天珠上绘画了各种图腾符号,常见的有宝瓶、莲花、虎牙、菩提、寿纹等。还有“眼”纹,即在一些几何线条中绘就一个个的圈,从一“眼”到二十几“眼”都有。这些图腾符号与宗教有关,不少学者认为可能是沿袭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护摩法,又与密宗的“五轮法界塔”、道家的“阴阳五行说”等相通互融,非常深奥,至今还不能全部解读。
天珠或许来自异域,或许就是象雄文明的遗物。而无可争议的是它在中国西藏这块纯净的佛教圣地上,吸收天地之灵气,溶入深厚的文化内涵,生生不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它在藏民族的心中是神圣的,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愿神秘的天珠,以其神奇的力量,护佑高原雪域的藏族儿女,永远安康幸福;护佑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永远和谐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