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起这桩事情,真是有点不忍心,要刮这位阿奶“老面皮”(难为情)了。
这天下午,满头白发的阿奶带了一个17岁的孙子乘上地铁。车厢里只有一个空位子,阿奶一个箭步走上去,一屁股坐下来,几乎同时招呼孙子:“宝宝,快点到阿奶格答(这里)来,毫稍(快点)过来呀嘎。”“宝宝”“毫稍”跑过去,阿奶立即起立让座,一立一坐,起落有致,“无缝链接”。长得又高又大的“宝宝”一坐下来,就低头“白相”手机上的游戏,看也不看阿奶一眼,根本不顾自己长辈有没有座位。也许孙子对阿奶太了解,用不着担啥心。
这个时候,阿奶朝四面望一望,跑到斜对面一个在座的姑娘面前,开口非常客气:“姑娘啊,现在全社会都在敬老,谢谢侬让只位子拨我,好?”阿奶,我蛮佩服侬的。医生讲老年人随着年龄老化难免有“脑萎缩”,脑部会缩小,反应会“迟钝”。但侬的动作迅捷,“小脑筋”一点勿迟钝,而且智商蛮高,侬叫人家让座,完全是商量的口气。但“敬老”这两个字用在此地,有点咄咄逼人,像举起一把“尚方宝剑”,吓得姑娘不得不立起来让座,实际上是为侬孙子让座。人家又不是“戆大”,侬的“小脑筋”哪能会看勿透呢。
阿奶,侬给人家的感觉动作敏捷,身体蛮健康,但是,心理不大健康。现在,公共交通的车厢里都有“爱心专座”,专门照顾“老弱病残”,侬却用来“敬小”,这就违背了社会公德的初衷。侬“一老占两座”,凭啥要人家姑娘为侬孙子让座呢?侬也太自私了,这是标准的“假公济私”。当然,立起来让座的人,肯定比抢位子坐的人,思想境界要高出一大截。
凭良心讲,今朝的社会待老人越来越好,敬老爱老越来越变成大家的自觉。政府也连续不断推出各种优惠举措。比方讲,上了一定年纪的老人,看展览会,“白相”收费的公园一律半价;乘公共交通全免,一分钞票也勿出,就可以走遍大上海,勿要太开心噢!
不过,我发现,个别老年朋友有点“喇叭腔”,身在福中不惜福,不知足,利用社会敬老公德做出“损公肥私”的事情勿少。就在地铁里,发生过好几趟有人把老年优惠卡塞给亲朋好友“搨便宜”,被人家捉出来,连亲带故,台一道坍光。弄得人家看见老人都要“防一脚”,阿奶,侬讲戆。
我外婆是浦东三林塘种田人,她有一句老古话:“秧好稻好,娘好囡好。”稻谷的收成好坏取决于秧苗。“小囡”小时候接受的教育影响一生。阿奶是爷娘的娘,“娘好囡好”,儿孙身心健康全靠长辈言传身教。侬这么会动“小脑筋”,“一老占两座”带出来的“宝货”,恐怕以后只会“自顾自”,目中无人,也无长辈。阿奶,侬将来日脚会蛮难过的。更加“搭僵”(麻烦)的是,用不着再过多少时间,“宝宝”踏上社会以后,这么自私的“宝货”,勿晓得有哪个单位肯给他一只位子坐,弄得不好,在这个社会上,有没有立足之地还是个问题呢。到这个时候,阿奶,侬要后悔的。
我在三十多年前,写过一首儿歌《乘汽车》,后来由作曲家汪玲谱曲,现在是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馆藏作品。雕虫小技,不敢瞎吹。只是觉得这个作品教育小囡从小懂得尊重社会公德,感恩社会关爱的创作立意,好像到今天还未过时。不妨也“老面皮”引用一下:
“嘟嘟嘟,嘟嘟嘟,爷爷带我乘汽车,有位阿姨来让座,爷爷谢过好阿姨,我在爷爷腿上坐。嘟嘟嘟,嘟嘟嘟,有位叔叔上车来,手里提个大包裹。我把包裹接过来,让它在我腿上坐。嘟嘟嘟,嘟嘟嘟。”
阿奶,侬勿要误会,叫17岁的“宝宝”坐在侬大腿上,肯定是吃勿消的。我的意思是叫侬孙子“毫稍”补上小时候应该接受这种教育的一课。不妨,叫“宝宝”学唱一下这首儿歌,补补课,勿晓得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