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化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之春”首届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开放周上午见闻
~~~——“上海之春”首届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开放周上午见闻
~~~——“上海之春”首届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开放周上午见闻
~~~——“上海之春”首届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开放周上午见闻
     
2015年05月1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音乐的高尚在于让百姓受益
——“上海之春”首届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开放周上午见闻
朱光
■ “微型音乐会”现场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上午,春光明媚。正在举行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迎来了2015首届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开放周的首日。

  10时不到,入校的百姓排队取好节目单,查询后,就分散在古木参天的校园之中……循着嘹亮高亢的铜管乐声,记者与事先网上预约,来自全市各个区县的三四百位男女老少音乐爱好者,先找到了位于上音中一楼休息厅的“微型音乐会”,几位铜管乐手正在吹奏欢快的乐曲。

  市民热情而有序

  与以往群文活动热闹非凡的气氛不同,今天抵达上音校园的百姓都文雅有序。一来大多是家庭型观众,大人带着孩子需“言传身教”;二来大都是对古典音乐心怀崇敬的人们,安静聆听。他们前往微型音乐厅,自动贴墙、贴边站,静默观赏,偶尔有人拿出手机拍照,也不出声。难得有小孩子想跑动,立刻有家长出来把他们拉回身边,以动作制止。

  预约已满待后补

  据校方统计,向市民开放的音乐会、演奏排练、课程讲座、硕博士答辩会等共计可以接受1000多名市民预约,平均每场在30人左右。目前已经全部约满,如有人放弃,可以期待候补名额。为满足更多市民参观需求,上音特地设置了几个免预约的活动,除了定时举行的微型音乐会之外,还有校园广场上的成果展,也展示了各大名家、校友的硕果……

  10点开始的上音副院长杨燕迪教授的讲座《交响乐在中国——百年世纪回望》是今天“开放周”重头戏。不少市民早早来到学术厅前,与杨燕迪教授讲座的海报“合影”。首位预约成功的市民,是来自交大医学院的教师孙月霞。她在广播中听到此事后立刻上网预约。这位30出头的知识女性谦虚地表示:“文化素养不够高,只是在读小学时被学校组织去听过一场交响音乐会《动物狂欢节》,所以来补课。我首先应该感谢上音——这句话你们一定要放在开头!”这位出自医学院的音乐爱好者还补充道:“我们医生是医治病痛的,而音乐是可以医治精神上的病痛……”

  回馈市民是本职

  从今天起至16日的一周内,上音的每一幢教学楼,都会向市民免费开放。这种开门办学、回馈市民的做法,在海外挺常见,但是在国内艺术类院校,还是第一次。上音党委书记林在勇表示:“音乐的高尚在于让百姓受益,回馈市民是我们的本职。”当音乐真正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美好的人就在美好的环境中享受美好的事物了。随后,杨燕迪教授开讲。他首先请市民们欣赏一曲管弦乐奏出的民族之声《北京喜讯到边寨》,欢快的乐声响彻了学术厅…… 

  本报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新民资讯
   第A06版:教育专版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09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0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新闻面对面
   第A13版:文化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运动汇
   第A16版:域外传真/运动汇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音乐的高尚在于让百姓受益
1000张80元公益票被“秒抢”
中国交响乐开拓者铜像落成
陈凯歌说起云南话
新民晚报文化新闻A13音乐的高尚在于让百姓受益 2015-05-10 2 2015年05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