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知乎?
吴强
  吴强

  英国无疑是这两天的时政热词。想起上个月我在英国学习时候的一个细节:

  教授让学员们用关键词写出英国印象,结果学员们三下五除二就将英国人几乎所有引以为傲的东西都写出来了:从大本钟到莎士比亚、从甲壳虫乐队到撒切尔首相、从啤酒到女王陛下。教授咋舌,你们对英国文化了解那么多!而他亮出的下一张PPT让中国学员咋舌:他认为,英国最知名的中国脸孔是华裔时尚设计师古克·温。教授坦承,普通英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少之又少。他建议,中国崛起,要讲好中国故事,一定要注重发掘中国自己的软实力所在。

  2014年,有关机构对英国北爱尔兰地区一些学校发放了近1000份调查问卷,其中70%给学生,30%给老师。结果显示,问卷对象对于中国的了解除了来自当地媒体之外,其他就是当地的中餐馆和留学生。那些我们认为的中国重要人物,远赶不上影星、运动员。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当然很多。毕竟最近500年的世界历史是西方文化强势发展、扩张的过程,英国更以其曾经“日不落”的地位将自己的印记深深地烙在许多地方。这是全球大背景。仅就中国而言,当代中国人自己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充分的信心和认知,或许也是个重要原因。

  前几天,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调查“市民传统文化意识”,其中提及《论语》阅读率,“知晓但没读过或不知晓的比重超过七成”。顺便说,近30%读过这个数字还算是高的。今年4月世界读书日之际,某咨询集团对北上广市民调查中,读过《论语》的仅为9.2%。梁启超称赞《论语》“字字精金美玉,实人类千古不磨之宝……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论语》尚且如此,其他中国传统文化更可想而知了。

  要让别人了解你,你必须先真以自己为傲,就像在英国学习的时候时时能感受到英国人提及自己时的骄傲一样;而要以自己为傲,则必须先了解自己。我们要努力了解世界,但与此同时,不妨问问,我们对中国,知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习近平访英特别报道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时政·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新民资讯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B08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住宿费提高,管理也要高
知乎?
会考试的中国人
“负面清单”不是基层治理免责牌
伤心的“山妹子”
“防弹衣之父”为何“中弹”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知乎? 2015-10-22 2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