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会考试的中国人
马丹
  马丹

  自从有了考试,就有了作弊。古今中外,考试话题和诚信话题,就像一对冤家,总是难舍难分。千余年考场摸爬滚打下来,中国人擅长考试,更善于总结经验应对考试。然而,太会应试的中国人这几年在考场上并不算太如意,从去年的美国高考(SAT)到这几个月的英国雅思考试、美国中考(SSAT),轮番曝出的疑似作弊取消考试成绩的事件,不禁让人着急:中国人的考试诚信究竟怎么了?

  中国人向来对考试有着无法名状的敬重和拼劲,这种情绪贯穿在中国文明上下五千年里头。开创于隋朝、发展于唐代、完善于北宋、强化于明清的古代科举考试兴盛了一千三百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说起来有点心酸,却是多少读书人难以忘却的心愿。

  不能否认,无论是古代科举考试中,还是现代应试里,寒窗苦读的不少,投机取巧的自然也有,提前偷题、夹带小抄、雇佣枪手都是有据可考的。留学热催生了海外考试的热潮,从托福到雅思再到美国中高考,会考试的中国学生惊讶了外国人:中国考生本就善于应试,近年兴起的各种商业补习机构更通过收集题型、密集模拟考试和电脑猜题等手段,强化了这种能力。于是,中国学生被盯上了,多次因考试培训机构押题、泄题舞弊而被重点关切。当年SAT中国区作弊丑闻不仅导致个别考场考试成绩无效,同时也刺激了SAT的大幅改革,明年新SAT不仅要启用全新的题库,更削弱了中国学生的强项科目数学的占比。

  我以为,如若因为太会考试,就一票否定全部学生,给一些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学习的孩子扣上舞弊帽子,确实稍嫌有失公允,但如果只指责善于投机取巧、钻空子的培训机构,却不反思学生和家长为何对高分机构趋之若鹜,那么上个月的雅思成绩取消事件尚未平复,这星期SSAT考试357名中国考生又“集体覆没”,接下来11月和12月考试,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又是一次“白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习近平访英特别报道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时政·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新民资讯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B08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住宿费提高,管理也要高
知乎?
会考试的中国人
“负面清单”不是基层治理免责牌
伤心的“山妹子”
“防弹衣之父”为何“中弹”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会考试的中国人 2015-10-22 2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