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外貌” 新设施
昨晚6时左右,江宁路奉贤路交界处的美琪大戏院前人头攒动。不少往这个方向走的行人,都忙不迭地亮出了票子。由于距演出正式开始还有1个多小时,人行道又不太宽,因此从戏院玻璃大门口至奉贤路两边,都滞留了不少观众。还有些人扒着玻璃门朝戏院里面张望。温暖的黄色灯光把戏院内部照得敞亮,身穿黑西装的行政人员和身穿红大衣的礼宾小姐正忙碌着。
晚7时刚到,两扇玻璃门打开,观众蜂拥而入,每个人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抬头看大吊灯,然后又被后面的观众推着往前挪步……据总经理裘冠伦介绍,当年造这个戏院时,重要物件都是从美国运来的:“可惜5件宝贝沉在了太平洋底。”这些宝贝就是门厅大吊灯、两座雕塑、喷泉等,因为战争,货轮被炸,永沉海底。眼下,尽力按原先风格复原了大吊灯。门厅地面恢复了1941年开业时“同心圆”的图案。包括地面图案、吊灯在内的整体建筑风格,正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欧美的“Art Deco”(装饰艺术)。
试运营 三个月
由于市口好,美琪的演出档期始终排爆。多年前,陈佩斯携喜剧《阳台》来此演出时恰逢暴雨,结果场内下起了小雨,地面还开始渗水,引发观众的退票潮。加上墙壁裂缝等问题,最终促使院方下决心于5年前开始闭门大修。昨晚,俄罗斯国立芭蕾舞团《天鹅湖》在此上演,实则是“调试阶段”的第一场演出。经过3个月试运营后,新美琪的正式启幕被安排在4月。4月前的演出以租场为主。裘冠伦表示,在硬件功能提升的同时,戏院本身的功能也将提升,将参与项目制作。
新定位 多功能
据悉,修复美琪的工程费用总计为8000万元左右,修复后由静安区和文广演艺集团共同协商戏院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静安区已把“现代戏剧谷”的牌子挂在此地,文广演艺集团则将该戏院预定位为“商业剧场”。美琪大戏院重开的更大意义在于,为贯通江宁路“戏剧大道”点亮了“第一盏灯”。从江宁路奉贤路口的美琪开始,到江宁路康定路的艺海剧院,之间还有一座正在以浸没式戏剧《无眠之夜》亚洲版为要求而改建的多层剧场。这三座剧场都归属于文广演艺集团,故而可以与静安区联手开发,在协调三个剧场各自定位及其发展的同时,开发围绕剧场衍生的各类产业,含餐饮、娱乐、艺术教育等等。
首席记者 朱光
马上评
美琪本是“大剧院”
□ 朱光
“美琪”二字,取自中文“美轮美奂,琪玉无瑕”,也是英文“Majestic”这个单词中前两个音节的音译。Majestic Theatre是美琪大戏院的英文,也是全球很多城市的“宏大剧院”的英文名。这些城市包括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等大都市,也包含美国怀俄明州的麦迪逊市、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以及新加坡的唐人街、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就像每座城市都有一个中心广场一样,“宏大”的剧院对城市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亦即,“美琪”原本是一座城市的“大剧院”。
以Majestic命名大剧院曾风行一时,但并非每一座都保存至今或依然启用。例如怀俄明州的那座已被列为“历史地标”,芝加哥的那座已改名为“美国银行剧院”,当然是因为赞助商的关系。同样在纽约,不在百老汇的那座已被推平。而在德克萨斯的达拉斯、密歇根的底特律,Majestic Theatre只出现在地方志上的名录里了。
眼下,流行把“大剧院”命名为Grand Theatre——这名字正是上海大剧院的英文名。同样,全世界各地有更多的Grand Theatre,遍布英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的各大城市。到底怎样的剧院才能算“大”?怎样让一座“宏大”剧院链接历史、点亮未来?怎样让Majestic与Grand都能获得蓬勃的生命力?回答这些问题或许并非重新改建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