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6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唯一寄托
陈保平
  ◎ 陈保平

  关培与我是少年时的朋友。“文革”中,他与我的一位好邻居邵祖新去了黄山茶林场,我赴江西插队,当时只有十七岁。有一年秋天,我回家探亲,祖新托关培带我去他们农场,并游览了黄山。那时普遍贫穷,两个人揣几个馒头,灌一壶茶水,攀着险峻小道,一口气就登上了天都峰。“会当凌绝顶”的那一刻,许多少年情怀,青春梦想,随四周苍山云海此起彼伏。

  谁想到几十年一晃而过,我和祖新还都幸运,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唯关培,曲直坎坷,拖着病身蜗居东海,独自照料着长病不起的妻子,生活十分拮据。他在暗夜中(他总是深夜写作,白天睡觉)写下的这些文字,是他人生的唯一寄托。

  关培是一个深受牛虻、保尔·柯察金影响的一代青年,充满英雄主义理想。他善良,总是对弱者怀有同情心,至今仍以中医临床经验免费为贫困百姓治病,给许多生活不如意的人带来温暖。这些,都慰藉着我们对人性尚抱有希望。

  他一生正直、刚烈,也因此遭遇了诸多不公和不幸。但读他的文字,又大都赏心悦目。他不诉苦,不出气,不泄愤,只是欣赏、玩味、赞美,当然也有言志、自勉的。他总是在卑微的事物中发现光亮,为弱小的生命歌唱。我虽然看不见血泪,但我还是能依稀看见血泪染成的杜鹃。 

  关培从小饱读诗书,对中国诗、词、赋、散文尤为爱好,他禀赋高,广闻博记,文采斐然,常让我这个读中文系的人感到汗颜。近年来,他以“劳燕”的笔名在中国散文网、中国辞赋网、凤凰网、江山文学网、新民晚报等媒体发表了数百万字的诗文,这里选编的只是一小部分。他的文字质朴、优雅,有文人情怀,让我们对了解中国审美别有一番滋味。如他写杭州风景:“苏轼曾给朝廷一个奏文,其中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杭州之有苏轼,西湖之有苏堤,如人之有魂魄。”写宋代文人林逋:“一千年后,无需梦见,有幸能访西湖孤山,便觉胸中承接了一缕千年不尽的暗香。……除了种茶采药,偶尔渔樵,靠卖梅子过日子……是以清逸之气,充沛于清贫之间……只有黄昏,才有‘疏影暗香’。可惜今日无月,但有梅魂,只有梅魂,只需梅魂。”写萤火虫:“独自暗中明……无论古代现代,‘如星光闪烁’‘腐草化成’的萤火虫,总在郊外,总在乡间。萤火虫有它的自然生存环境,浮躁喧嚷的城市里哪会有它们的生存空间呢!……‘时节变衰草,物色近新秋’‘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儿童捉萤火,相伴入梦飞’,这样的天成之乐之趣,哪里去找啊!”或者正如老杜所言:“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生活锤炼了关培的意志,孕育了他的情感。他本可能成为一个时代英雄,但终究与滚滚红尘无缘,造化让他成了一位文学的“民间高手”,使我们可以读到衔接千年的美文。

  (本文为劳燕散文集《相思杨梅》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特稿
   第A09版:家装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人物/文体汇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唯一寄托
新书推荐
英武之气融于文
蝉歌
新民晚报读书/星期天夜光杯B02唯一寄托 2016-06-05 2 2016年06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