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乃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1860—1904)的同时代人回忆他的文集。契诃夫拥有世界性声誉,尤其在中国拥有无数读者。这本回忆录是苏联专家编辑,汇集了各个时期与契诃夫打过交道的人的回忆,并作了严谨精到的评注,是关于契诃夫及其作品非常权威的资料。他们的记录不仅具有文学史意义,同时也极具艺术价值,他们揭示了契诃夫的内心世界,记载了他对时代重大事件的看法。只有和契诃夫拥有相同的艺术追求,明白他在俄罗斯文学史中发挥的作用的那些同时代人,才能为大家呈现出一个真实的契诃夫,才能深刻理解他丰富的精神世界。此次出版,在原有译本基础上,参照1960年版本增加了六篇译文和一篇专家序言,体式上更加齐备。“文学纪念碑”系列,已经推出过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问史哪得清如许》傅国涌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者傅国涌的以民国人物为主题的历史散文随笔集,书稿共分三部分,一是关于民国知识分子的轶事钩沉,如鲁迅为何不喜欢杭州,陈寅恪、胡适等人的留学生活等;二是关于民国时期的社会公共生活,比如民国饭局、上海滩的社交活动等;三是侧重于在游记中畅想历史,如在南通想张謇,在无锡想荣德生等。他的文字有学者特有的严肃冷峻深刻,在对史料扎实考证的基础上,他的观点和发现往往发人深省;另一方面,他的字里行间又有一种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切同情,又有文学性的温度。
《芦花如雪雁声寒》徐鲁著,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著名作家徐鲁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他从2013年至今发表于各大文学报刊以及私家珍藏的散文新作。全书分为“杏花春雨”“故国山河”“雪泥鸿爪”“柳色秋风”四辑。作品真切而悲悯,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珍重,亦是对世道人心的关注;文字的诗意、作家的情怀令人印象深刻。“徐鲁的文字里不仅漫溢着浓郁的书卷气,也有向着明亮那方的纯净和辽阔、孜孜于美的探求和发现,不骄矜、不卖弄,娓娓而谈的亲切……呈现了他的至真情怀。说到底,这是一种品质,为文做人的品质,甚而还是一种信仰,对一切美好东西的深信和珍重。”作家陆梅如此评价。
《老师的提包》(日)川上弘美著,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三十七岁的月子,在一家小酒馆里与原来的国文老师偶然相遇,她想不起老师姓什么,就含糊地称呼他。在以后的许多个日子,老师常常谈起高中课堂上的事。他们一起喝清酒,吃和食,散步,一起赏樱,一起外出旅行,在涛声不绝的夜晚作俳句……
月子和老师有了一段平淡而宁静的忘年之爱……小说中那淡淡的忧伤,微妙而朦胧,令人怀念而又感伤。川上弘美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2000年以《溺》获第十一届伊藤整文学奖和最后一届女流文学奖。2001年以《老师的提包》获第三十七届公谷崎润一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