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6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泥饭碗
彭瑞高
  文/彭瑞高

  民以食为天,上海人很看重手里那只“饭碗”。

  因为人们工作,主要是解决吃饭问题,所以,上海人又把职业(或叫“生活”)称作“饭碗”。老一辈上海人对此更加敬畏,还把职业叫做“饭碗头”。找到工作,就说“寻着饭碗头”;失业回家,便说“丢脱饭碗头”,或说是“敲碎了饭碗头”。那时师傅见学徒偷懒,就会一边敲他“麻栗子”,一边警告:“你手里的饭碗头还要不要?”

  工作就是“饭碗”,这与“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原则完全一致,体现了上海人看重“生活”、自食其力的敬业精神。

  上海很早就百业俱兴,同样是一份工作,薪酬待遇不同,“含金量”就不一样。因此,上海人手里的“饭碗头”,也自然分成好几等——

  银行、海关、洋行、政府机关等处,工作人员坐大楼,薪水多,待遇好,被称作“金饭碗”“银饭碗”;铁路、邮局等处的职员,身穿制服,收入稳定,也很令人羡慕,手里捧的是“铁饭碗”。在工厂、学校等国营部门工作,被称作“公家饭碗”;为个体老板打工,则被称作“私人饭碗”。

  郊区镇上,社会分工其实也很细,“饭碗”添上职业色彩,叫法上也很有趣。譬如说,铁匠师傅整天打铁,人们就说他捧的是“铁饭碗”;木匠一辈子弄木头,他手里那只就是“木饭碗”;铜匠师傅是“铜饭碗”;石匠师傅是“石饭碗”……我们知青到了乡下,跟农民一样,整天跟泥土打交道,所以,我们手里捧着的,当然就是一只“泥饭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特稿
   第A09版:家装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人物/文体汇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雅庐书场又客满了
房屋交换
泥饭碗
白洛克鸡
请选择正确答案填进去
“天鹅阁”基本上只是一个传说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B11泥饭碗 2016-06-05 2 2016年06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