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对“小五班”培训热及小升初择校热的思考
~~~——对“小五班”培训热及小升初择校热的思考
~~~——对“小五班”培训热及小升初择校热的思考
~~~——对“小五班”培训热及小升初择校热的思考
~~~——对“小五班”培训热及小升初择校热的思考
~~~——对“小五班”培训热及小升初择校热的思考
     
2016年06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读“民办”
——对“小五班”培训热及小升初择校热的思考
马丹 王蔚
  “很多校外机构其实是跟在学校的背后亦步亦趋,搞所谓的特长、培优。人人都想进民办,或许正是催生‘小五班’培训以及小升初择校热的一个主要原因。”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小文接受采访时说道。

  进“民办”需要更多“资源”

  和“教育均衡”的公办学校相比,一些民办学校办学理念里的“世界眼光”“贵族气质”让家长迷惑了。陈小文认为,“不少家长在选择民办学校时,都是冲着所谓的国际范儿,以为进了民办学校就是进了保险箱,其实不然。民办学校往往需要孩子在短时期内就有更多的进步、更突出的个人特色和更丰富的社会资源,而这些有的是与孩子的特质有关,有的则是和家长相关的。但并非每个家长都理性思考过这些问题,更没有弄明白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民办学校。”

  “公办”都有公平升学机会

  “公办体制内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招生,体制外的学校有各种双向选择,教育有多元化选择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在现在绝大多数家长心里,却只有一条相同的‘育儿之路’。”虹口实验学校校长胡培华说,不少家长都把孩子能不能进民办作为首选,认为只有进入一所民办小学、民办初中,才能进入优质的公办高中,才有资格进入好的大学,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得到好的收入。“然而,并不是每个家长都理性分析,孩子究竟适合的是什么。”

  胡培华说,高考改革已经放出了“信号弹”,而未来中考一定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将来“初升高”的升学考核,不会仅仅拘泥于现在的语数外“主要学科”,而是更多地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其实,这几年上海推行高中自主招生试点就是一个风向标。公办学校的名额分配和推荐生方案,都是用考试的杠杆告诉家长,每所公办学校都有公平升学的机会,未来进入好学校的渠道有很多种,并不是只有盲目跟风择校一条路。”

  “早教培训”源于攀比心理

  在上师大天华学院儿童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滕薇看来,有不少人明知校外机构没办学资质,却仍竞相把孩子送去参加早教培训,大多是源于一种攀比心理——家长对自我的不自信,希望通过可见的外在标签证明自己的价值。其次,家长对“赢在起点”有误解,觉得人家做的我都做了,就至少不会差。“这其实是推卸家长在教育中的自我责任。言传胜于身教,自己过得充实向上,用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影响孩子,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而赢在起点,赢的其实是家长对孩子的心灵关注、成长进程的关注,适时地提供孩子需要的成长条件很重要,但决不是简单地花钱把孩子委托给资质未必可靠、对孩子了解还不如自己的机构。”滕薇说。

  本报记者 马丹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特稿
   第A09版:家装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人物/文体汇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读“民办”
筑梦音乐 爱心助学
定时、定人、定点 街道组团访小区
“水管家”走进小区贴身服务居民
金山区完成124部村志初稿
徐汇今起举办“端午嘉年华”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3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读“民办” 2016-06-05 2 2016年06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