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0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例
APP助塘桥处置“急难愁”
宋宁华 许倩倩
  随着城市管理“补短板”的深入,“浦东e家园”APP在浦东新区推广,这个参与社会治理的“神器”,正在把整治的触角延伸到一些死角和盲区,其效果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记者了解到,在塘桥街道的试点中,“浦东e家园”展现出了公众参与、跨界联勤、精准服务的特点,有效解决了部分“急难愁”问题,发动市民一起共治城市管理顽症。

  “僵尸铲车”被挪走

  7月6日下午2时,居住在贵龙园小区的居民蒋阿姨通过“浦东e家园”反映了小区门口人行道被一辆“僵尸铲车”长期占用,影响出行并伴有安全隐患的情况。塘桥网格中心接到派工单后,随即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了“僵尸铲车”治理小组。交警部门首先查询了车主,但由于登记信息有误无法联系,而“僵尸铲车”电路系统和轮胎均已损坏,无法正常行驶。

  由于“僵尸铲车”重达8吨,一般牵引车辆无力处置,治理小组只得采用其它手段。当天下午4时,治理小组尝试修好“僵尸铲车”以驾驶其离开,但前前后后试了多次,仍然无法启动,此时已经接近晚上10时,行动只得暂停。第二天上午9时,治理小组借调大型车载起重机实施牵引,在此过程中交警部门负责疏导周边车辆,城管则负责现场的指挥引导与秩序维护,最终将“僵尸铲车”脱离人行道,还路于民。

  这个案例体现了通过“浦东e家园”、塘桥社区优化问题处置流程、实现“互联网+公众参与”的特点。记者了解到,为了助推这个新生事物,塘桥街道制定了“浦东e家园”指挥手册,明确了各类问题由哪个部门主责处置,根据“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的理念,以往需要多环节、跨部门处置的棘手问题,现在由主责部门牵头快速处置,减少了中间的服务层级,有效提高了问题的处置速度。

  各方牵头治乱停车

  通过整合塘桥地区全年无休、蛛网密布的电子眼实时监控系统,“浦东e家园”得以突破物理屏障,实现“一平台、一体化”运行。塘桥街道整合了辖区内60余个部门单位、执法机构、社会组织,打造了“一口受理、统一派单、跟踪处置、及时回访”的闭环式工作模式,多部门联同参与案件核查、处置、监督的全过程,实现跨界联勤联动,协同合作为民破题。

  针对“浦东e家园”案卷中存在的难处理、责任边界不清等问题,塘桥街道建立了由街道主要领导及各条线分管领导组成的联席会议机制,对“急难愁”问题开展商讨。例如居民多次投诉的浦东南路小学门口机动车乱停放的问题,街道牵头公安、交警、居委等部门确定处置方案,并在解决问题后将这块区域列入网格中心视频监控系统的密切关注范围,以便在乱停车现象复发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作为参与“浦东e家园”试点的3个街镇之一,塘桥街道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处置平台月受理总量上升11.2%,处置率达到100%。

  塘桥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浦东e家园”建立了市民可参与、可管理、可监督的新模式,是社会监督政府管理的新途径。“通过发动群众力量监督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不作为、慢作为’现象,督促职能部门快速有效解决问题;通过‘互联网+政府’的‘放’和社会的‘接’,实现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良性互动,使老百姓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政府,政府第一时间为老百姓服务。” 

  本报记者 宋宁华 实习生 许倩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2016里约奥运会倒计时2天
   第A20版:2016里约奥运会倒计时2天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科艺T台
   第B04版:新民健康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汽车周刊
   第B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城管“神器”:随时拍 及时传
APP助塘桥处置“急难愁”
新民晚报要闻A04APP助塘桥处置“急难愁” 2016-08-03 2 2016年08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