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软硬”
保高温供水无忧
白廷辉介绍说,为做好高温期间的供水服务,各供水企业在高峰来临前做好了供水设备设施的检修工作,对供水管网、原水管渠展开定期巡检,对原水厂、水厂、泵站主要机泵设备、净水设备、变配电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和维护。同时优化供水调度,针对服务供应薄弱地区优化调度方案,缓解部分地区用水矛盾。城投水务集团每天通过杨居管和南杨管向浦东威立雅公司馈水,浦东威立雅则通过闻居路馈水阀门向南汇自来水公司馈水,确保满足市民的正常用水需求。此外开展便民活动,创新推出了“供水服务代表进社区”服务模式,通过划小区管理区块,设置专人服务,由服务代表把居民诉求直接传递到业务部门,让市民体验更方便、快速、高效的用水服务。目前已覆盖全市85个站点212个片区4000个小区。
除“黑臭”
还适宜滨水环境
白廷辉介绍,在今年的市政府实事工程中,“完成150公里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完成2000公里镇村级中小河道轮疏任务,进一步提高区域性防汛除涝能力,改善城乡河道水质,提升区域水环境面貌”纳入其中,目前已完成1000公里的轮疏任务。同时,水务部门正在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地推进水环境整治:针对断头浜河道黑臭的问题,主要通过水系沟通等工程建设增加河道水动力,通过种植水生绿化植物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减少断头浜河道黑臭现象;针对建成区黑臭水体,主要是56条黑臭河道,目前已完成“一河一策”治理方案的编制;针对环境综合治理区域黑臭水体,共涉及25个地块、970条段河道约850公里,其中,水质劣五类、环境脏乱差的河道23条段约15.9公里,建成区黑臭水体4条段2.3公里,主要结合拆违等工作,同步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消除河道黑臭;针对城郊结合部河道黑臭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减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实施镇村级河道轮疏工作改善河道水环境面貌。
此外,以河道长效管理为重点,逐步开展设施维修养护市场化工作,目前,市区级河道已经实现了市场化,部分镇村级河道正在开展市场化试点,力争2020年前完成全市河道的市场化养护。
补“短板”
保城市防汛安全
白廷辉坦言,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今年气候年景总体偏差,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几次暴雨中,城市运行总体保持了安全平稳有序,但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道路、下立交和小区积水。“今年汛前,针对去年暴露出的短板,我们梳理了涉及56项整改内容的问题清单,确立了‘16+3’项防汛重点,同时加强泵管联动、区域联排、环排联手及道路下立交路政、排水、交警‘三合一’机制,加强现有防汛排水设施养护管理,全力确保本市安全度汛。”
白廷辉透露,为进一步针对不足补齐短板,水务部门拟在“十三五”期间通过排水系统建设、增设调蓄设施、海绵城市建设提标改造来增强防汛排水能力。至2018年,规划建成28个排水系统,消除中心城建成区排水系统空白;增设调蓄设施提高排水标准,使中心城75%左右的强排系统达到5年一遇排水标准,并能有效应对100年一遇降雨。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研究建筑小区、园林绿化和道路交通中的雨水利用技术并制订相关配套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绿色屋面改造、推广透水性铺装、建设调蓄设施并对雨水收集、蓄存和回用等方式,共同构建自净自渗、蓄泄得当、排用结合的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
本报记者 张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