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9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五后”与“八五后”
翁杨
  翁杨

  酷暑天,高温39摄氏度。85岁的老父亲一早起床,穿上平时外出做客的衣裤,嚷着要早些用早餐,又反复唠叨他有要事处理。看着这情景,我不禁哑然失笑。今年春天,父亲突患心肌梗塞,在重症监护室里呆了10多天,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这几个月来他是我们家的重点保护对象,整天就是吃吃睡睡看看电视,谢绝一切活动,大热天的他会有什么要事?

  “9点,9点有人要采访我。”我们不相信。哪知,9点还差2分钟,门铃响了。打开门,只见一男一女两位年轻人一人提着一个大西瓜,笑嘻嘻地向父亲问好。他们自我介绍是区作家协会会员,自愿为区里撰写几篇解放战争时期老干部的人生故事。

  因为生了重病,全家宠着,父亲变得霸道、蛮横。30多平方米的大客厅,他不准开空调,只批准开两只电风扇。可因两位客人到来,他竟破例叫我开好空调,水果招待。老爷子规规矩矩地坐在两个年轻人的旁边,温和地回答着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您怎么会参加地下党的外围组织的?地下党支部书记的名字你能写下来吗?请讲讲她的故事。”此时,父亲双眼发光,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指引他走上革命道路的介绍人孙大姐的故事。

  “听说,为了迎接上海解放,您参加了为解放军筹军粮的任务,你们那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有土匪,会遭遇冷枪,我们征粮队伍里就有同志光荣牺牲了……”我从没有听父亲讲过这些故事,真感激这两位青年,因为他们的到来,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父亲。

  女青年小刘是幼儿园的老师,男青年小牛是市机关某事业单位的干部。他俩爱好文学写作,上班之余,利用休息时间从事采访写作活动。这个暑假,他俩已经上门采访了好几位耄耋之年的老干部。他们说,聆听前辈讲述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奉献的人生故事很有意义,也由衷地被老干部的境界打动。

  父亲恭恭敬敬接受两位85后的采访,越谈越神采飞扬,2个多小时也不觉得累。访谈中父亲不时看看他们的笔记本,似乎是怕漏记了什么。听到小刘说:“我们采访的六七位老干部中,属您精神最饱满,思维最活跃,表达最清楚,叙事最流畅”,父亲笑得满脸灿烂,嘴也合不上。哈,两位85后的总结性表扬胜过任何补品和良药。平时整天绷着严肃老脸的父亲竟然来了个“枯木逢春再少年”。

  85高龄老先生,“85后”年轻人,交流里的热量似乎在与高温比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8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A29版:新民健康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2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33版:广告
   第A34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4版: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在德国吃大闸蟹
保存书业历史的记忆
扫一扫
纪念(钢笔画)
“八五后”与“八五后”
鲁冰花
悠远的目送
新民晚报夜光杯A26“八五后”与“八五后” 2016-09-07 2 2016年09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