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6年09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月饼网红
朱晓昆
  朱晓昆

  其实那年网红青团横空出世的时候,心里就颇有一点悻悻的。所熟知的那个青团,就是糯糯的豆沙甜、清清的艾汁香、稠稠的糯米团,散发着自然的青草味道。所以,对那些馅料和名字都越来越复杂的青团,眼见着它们越来越红,却仿佛仍然离得很远,不大有兴致去问津。

  中秋季,这几天又开始来月饼了。网红月饼比起青团来,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小龙虾、腌笃鲜、松茸、菌菇等等,不一而足。据传这些新产品不少来自食品老字号,尽管价格不菲,仍引来大批人排队求购,供不应求。有幸得之的人,也大多会在吃进嘴里之前,先晒到朋友圈,宣告“我吃到了网红”。

  后来又看到还有些老字号,重拾停产多年的经典款月饼,也有放弃机器坚持手工生产。这些并没有在馅料上做颠覆性的改动,而是在工艺上进行了提升,他们的目标则是“把经典做成网红”。

  看来网红之心,人皆有之。而市场就是硬道理,有人买就有发言权。能成为网红,说明它有两把刷子。不过,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量一下:网红能红多久?

  有两种观点:一是网红无需红多久。网红最早是指网络红人,大多数是那种依靠特殊的才华或者搞怪作秀,一不小心红了的人。他们借助互联网的神力传播,获得极大的知名度。而其中的大部分,都是一闪而过,很快失去了新鲜感,被新崛起的其他网红淘汰。所以,只要红一季,就能赚一季,打一枪就跑,改头换面再回来,又是另一个网红。另一种观点则是要做长久的网红。这显然很难,于人于物,不仅考验瞬间的吸引力,更要求相当的品质基础和创新能力,以获得公众的持续认可和更长久的生命力。

  我不知道当下的网红月饼们更喜欢哪一条路,也许怎么选择都是有道理的。而事实上,我还没有吃过其中的任何一款,我对月饼也没有太高的要求,一年的消费量基本不到一只。我的心愿就是,在中秋夜举家团圆之际,希望让我感觉吃进去的是只月饼,而不是其他的什么食物,哪怕它也可以很美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8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A29版:新民健康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2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33版:广告
   第A34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4版: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以协商精神共建和谐社会
月饼网红
环评失灵 后患无穷
演技“欠费”
“烂片”
“教书匠”需要志业情怀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月饼网红 2016-09-07 2 2016年09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