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的时间里,太多的荣耀值得铭记,太多的瞬间值得回忆,太多的故事值得书写。两个奥运会的高光时刻,长久地留在人们心里,并成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注脚。
成绩:蝉联双冠
本届残奥会,中国代表团连续第四次获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冠王”,金牌过百,奖牌已过两百。游泳健儿以37金30银25铜的残奥会历史最好成绩收官;轮椅击剑9金成绩无愧“梦之队”称号……残奥历史继续见证着中国健儿的荣光。
308名运动员参加17个大项、328个小项的比赛,这是中国残奥代表团参加境外举行的残奥会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多的一次。12天前,在残奥会开幕式上,轮椅击剑运动员荣静手持五星红旗入场,中国运动员们打出“你好,里约!你好,巴西!”的标语,引起全场的欢呼与掌声。
游泳“十金王”许庆,这个失去了一只半手臂的24岁小伙子,已经是参加了4届残奥会的“老将”;中国军团年龄最小的徐佳玲,今年只有14岁。5岁失去左臂的她,打破亚洲游泳纪录夺冠,在里约书写自己的追梦人生;五人制盲人足球赛中,中国男足先后击败西班牙、墨西哥挺进半决赛,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彩……更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残疾运动员在本届残奥会上表现不俗,最终收获9金10银3铜的骄人佳绩。
游泳、田径、举重、射击、乒乓球……在这个追逐梦想、超越自我的舞台上,几乎每个赛场都有中国选手奋力拼搏的身影,让世界见证了中国体育的风采。对于身体有缺陷的运动员来说,他们的故事也许以悲情开头,但赛场内外,“惊喜”却连连不断。
关注:一样精彩
从“欠你一个头条”到全社会的关注,两个奥运一样精彩,残奥运动员以超越自我的精神,赢得了尊重、收获了掌声。中国在残奥会成绩的飞跃,是社会与经济发展下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不断前进的缩影。
中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涉及两亿家庭人口。诚如中国残联主席、中国残奥委会主席张海迪所说,中国残奥运动员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让残疾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告诉他们:“我能!我一定能!”残奥运动员取得的成绩,让面临困难的残疾人看到生活希望,让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够有很好的明天。
目前,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已经建立了“县级发现、市级选送、省级培养、国家提高”的四级联动残疾人培养体系,不断为我国参加残疾人国际赛事输送人才。科学系统集训,使运动员训练起来更踏实、更有信心,文化生活更丰富,营养更合理安全。
如今,残疾人体育的道路已坦途一片,梦想的种子已然发芽绽放。日前印发的《“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残疾人体育健身计划”,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除了力争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日本东京残奥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中再创佳绩外,还要实施“冬季残奥项目振兴计划”,推动残疾人冰雪运动发展。
残奥健儿们不仅仅是争金夺银,更是谱写着超越自我、感人肺腑的激昂乐章。残奥赛场上的励志传奇不但会激励广大残疾人努力康复、追求梦想,同样会激励无数健全人去实现人生目标。奥运结束了,生活仍要继续。期待在生活中,依然看到残疾人运动员幸福的笑容;期待在城市中,看到更多奔跑和运动的人群。奥运的魅力与体育的能量,莫过于此。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