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可以“诗意地栖居”
近日,位于张江的浦东国际人才城,首期外籍专家(高管)本土化研修班圆满收官。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21名外籍专家体验了中欧精品课程、临港园区考察、浦东政策解读、文化交流活动等本土化研修内容,对浦东的认同有了提升。
记者了解到,这些“歪果仁”们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自贸区开展经济活动、出入境、引进人才等方面的政策。而上海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后,许多人才政策都是在自贸区乃至张江率先试点的。
美国的雷达科技有限公司的泰德说,他感谢政府部门能提供这样面对面的答疑机会,原本只能花钱请中介,现在发现只需要自己的助理就可以帮忙办理外国专家证的延期。以前半年就要去办理一次相关手续,如今周期越来越长,手续也越来越便利了。
据了解,在浦东新区“外国专家证、就业证、居留证”三证合一基础上,张江管委会已与人保局、公安局共同推动开展外国专家证、就业证、居住证(B证)和居留许可、绿卡申请的“五证联办”试点,为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便利化的单一窗口服务。
此外,据透露,张江还将通过发放“人才服务卡”,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为海外等高层次人才提供包括医疗、就医等方面的便利服务,让人才们在张江“诗意地栖居”。
跨境研发、监管服务更便利
对于企业而言,时间就是金钱。但生物试验样本和试剂的进口,原来参照一般货物贸易,每次都要审批,有时还要留样。有时候审批完了,试剂的活性也消失了,导致创新资源的全球流动受阻。诺华上海研发中心运营总监蔡克文介绍,自贸区成立后,对生物试剂和样品采取分类监管,500多个低风险的试剂、样品,取消进口审批,占到了企业进口总量的70%到80%。对另一些样品则从一次一批,改为一年一批,整体通关速度大大加快。
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杨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自贸区成立后,摸索出了一套对生物医药研发机构的监管新模式。如今,张江正在积极探索生物医药跨境研发的便利化和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研发的进一步突破。
比如,张江虽在自贸区,但不属于保税区。对生物医药企业从国外进口的各类研发用设备材料,张江计划通过加工贸易手册的方式对进口免税政策予以突破。对研发物品核销难等问题,已将有关解决方案报送国家海关总署。
此外,张江重点建设的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已经竣工,将在今年四季度投入运营。通过将机场货站及监管仓库功能延伸到张江核心区,进口货物的整体通关时间有望从原先的2到3天缩短为6到10小时。
本报记者 宋宁华